忙碌而快捷的生活方式正讓美國人付出巨大的代價。他們在悄悄地失去某些美德。根據美聯社和益普索(Ipsos)2005年10月初發(fā)表的的聯合民調,70%的受訪者覺得美國人與20、30年前相比越來越沒禮貌。尤其是在無線通訊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如果說什么東西比科技產品發(fā)展得更快,那就要算人們在使用它們時表現出的野蠻與無禮了。
“現在,方便人們交流的小器具越多,但人們卻只顧沉浸在自己的科技小世界里,根本不顧旁邊還有其他人。”與別人一起撰寫了《禮節(jié):你該知道的事情》(The Etiquette Grrls: Things You Need to Be Told)一書的霍諾·歐文(Honore Ervin)如是說。
艾米莉·波斯特研究所(Emily Post Institute)的禮儀專家彼得·珀斯特(Peter Post)則不無憂慮地感嘆到,從辦公室到餐廳,美國人的舉止越來越粗魯,越來越沒有耐性!八羞@些事情讓整個社會關系變得愈發(fā)緊張,人們似乎有了更多的借口對彼此不敬!
粗魯的美國下一代
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曾經有過舉止粗魯的時候,但是很少有人愿意承認這一點。 美聯社和益普索所做的調查揭示,只有13%的美國人承認他們曾經在開車時做過不雅的手勢,只有8%的人說,他們曾經大聲打手機。但在1001個被調查的美國成年人中有37%的人坦言,他們曾在公共場合罵過人。
更讓調查者們吃驚的是,美國有93%的父母無法向子女教授適當的禮儀。緊跟著“嬰兒潮”一代成長起來的美國人是生活富足、優(yōu)越感很強的一代,他們只知道用電腦和手機交流十分方便,卻缺乏面對面和人打交道的禮貌。正如美國“最好的自我”(Personal Best)組織的創(chuàng)辦人兼總裁佩琪·紐菲爾德(Peggy Newfield)所說,20世紀60、70年代出生的美國人如今已經做了父母,這一代人往往不強調禮貌的重要性,比如,他們就沒有女士優(yōu)先,要為女士開門的意識。
子不教,父之過。缺乏禮儀觀念的父母直接影響了子女們的舉止習慣。讓紐菲爾德不解的是,美國孩子們似乎不明白,和總統見面時穿著隨便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但是今年夏天西北大學女子曲棍球隊的一些隊員們到白宮作客時居然這么做了,她們堂而皇之地穿著拖鞋進到了白宮面見總統。
71高齡的退休校車司機卡羅爾·科洛漢恩(Carole Krohn)也說,在她接送孩子的這么多年里,她注意到美國兒童們的舉止行為越來越粗魯。有一次,一個男孩居然向另一個司機的頭部擲雪球!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發(fā)生,司機們不得不把孩子們都限制到校車的中后部就座。
每天清晨,科洛漢恩都會準時到學生們家門口接他們上學。孩子們上車時,她總是禮貌地喚著他們的名字說聲“早上好”,但有一次,一個孩子居然問她:“你這么做是不是因為厭倦了開玩笑!
手機是罪魁禍首
美國人的無禮和發(fā)達的高科技分不開。如今,無限通訊設備如同短槍一樣穿梭于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大部分時候,它是一項方便而有用的工具。但人們交流的語言卻在不知不覺間越來越粗魯,就好像在和別人打仗一樣。思緯市場研究(Synovate)最近所做的民調顯示:1000個受訪者中有70%意識到,在日常使用通訊科技時,人們越來越無禮。72%的人發(fā)現,人們在使用手機時最沒有禮貌。很多人已經養(yǎng)成了懷習慣,在公共場合對著手機大聲說話。美國人甚至發(fā)明了一個專用術語來稱呼它:“手機叫嚷”(cell yell)。
“手機很明顯是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工具。人們隨時隨地都離不開它!睔W文說,“但是在看電影時,請關掉你的手機。我不想花了10美金買電影票就是為了坐在一些正用手機和女朋友說悄悄話的人旁邊!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傳播學教授盧·弗萊德蘭德(Lew Friedland)將之稱為“不顧公共道德的無禮行為”。他說,這是種“無意識的無禮”,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在做什么,或是還有其他人在旁邊。
“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人們注意的。在飛機上、火車或是公共汽車里,這些談話會特別影響到你!彼f,“你可能聽到他們叔叔病情的細節(jié),或是他們感情生活的種種問題,他們又和誰分手了,他們的晚飯要吃些什么。這些談話內容把公共場合變成了十分隨便的場所。似乎這些地方已被割裂成許多小的私人空間了!
最近幾年中,弗萊德蘭德經常乘坐從麥迪遜到威斯康星東南部的密爾沃基的汽車。他說,他觀察到很多人在使用手機時顯得很粗魯。他說,如果你要求車上在打手機的人能盡量安靜地交談,他們反而會很不高興。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你不習慣這種手機交流是你自己的問題,就好像你不明白,在公共場合對著手機大聲講話再平常不過了!备トR德蘭德說。
還給公共場合一個“低科技狀態(tài)”
問題還不僅僅限于手機。無線保真(Wi-Fi) 上網方式在很多公共場合也愈發(fā)普及,很多小餐廳或是咖啡館都為顧客提供了這種無線上網服務。但是很多人在這些地方上網成癮,他們似乎不是為了去喝咖啡,而是專門為了上網。
“有人甚至在公共場合用Wi-Fi無線網申報個人所得稅。他們還將三張桌子拼在一起,以便有足夠的空間使用!睔W文抱怨說,“這樣做是不對的。要知道,這里不是你家的起居室。公共場合不容這樣被亂用!
BlackBerry(無線電郵收發(fā)器)和掌上電腦(PDA)也在占用人們越來越多的交流時間。使用這些設備發(fā)送電子郵件無可厚非,但是請不要在和別人談話的同時這么做。歐文說,“這會讓你的談話對象覺得自己無足輕重。”
但是,怎樣做才算是懂得公共場合的禮節(jié),交流有分寸呢?歐文開出的處方是“低科技狀態(tài)”——盡量減少在公共場合使用這些通訊設備,如果你必須要用,請禮貌的說一句“請問您介意嗎?”
“一旦大部分人都被這種事情打擾,我們就該制定一些規(guī)則來對付這種行為。比如,在咖啡館只能用20分鐘的電腦。”她說,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對無線交流中的“沒禮貌”快要到達忍無可忍的地步了。
弗萊德蘭德同意這種觀點。人們必須設定一些規(guī)矩,但是可以進一步討論其時效性!澳憧梢酝ㄟ^立法限制人們在公共場合使用手機,但這并不一定要是強制性的!彼J為人們多少會遵守這些規(guī)定的。
“這就像消滅蚊子一樣。它們剛出現時,你還能抓到一兩只。但如果你身邊已經布滿蚊子,你則不得不放棄,遠遠地躲開!彼蜗蟮乇扔鞯,“我覺得公共場合使用手機也有相同的效果。”言下之意是,我們不能等到問題泛濫而無藥可救的時候再行動。
(李焰,《華盛頓觀察》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