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3日電 據上海文匯報報道,200余名全國政協(xié)委員、專家學者和運河沿線20座城市的領導今天匯聚杭州,為京杭大運河的保護、發(fā)展及大運河整體申報世界遺產建言獻策。
去年12月,羅哲文、鄭孝燮、朱炳仁三位專家通過媒體給大運河沿岸18座城市的市長發(fā)出一封公開信,建議加快大運河的“申遺”工作。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由全國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副主任劉楓領銜,58位全國政協(xié)委員聯(lián)名提案,就京杭大運河保護和申報世界遺產提出建議。5月12日,由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陳奎元率領的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考察團,聚集了水利、歷史地理、文物保護等諸多方面的委員和專家,一路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等地沿河考察,對大運河的現狀進行摸底,也為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作準備。
今天開始的研討會是大運河考察的延伸,考察團全體成員參加了研討。會議交流了京杭大運河的保護、發(fā)展與申遺等情況,就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可行性建議,形成了推動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等共識。京杭大運河沿岸城市的領導分別介紹當地運河保護與申遺等情況,有關專家闡述了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的意見和建議。本次會議還將通過《京杭大運河保護與申遺杭州宣言》。這標志著國人對于京杭大運河申請加入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單的夢想將邁出實質性進展的一步。
僅877公里全年通航
雖然,大運河曾經有過千百年的輝煌,但現如今,這條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因為歷史上漕運的廢除,黃河改道的淤塞,普遍的缺水,乃至后來嚴重的污染、生態(tài)的破壞、多次的改造和沿岸的開發(fā)建設,作為有水通航貫通全程的完整意義上的一條河,已基本上不存在了。而重病纏身的大運河主要有以下三大病因:
斷流使運河的基本功能喪失。山東濟寧以北段基本斷流,好多河道已經變成垃圾坑,填滿垃圾,有的已經被農田蠶食,中運河(臺兒莊——淮陰)和南運河(天津——臨清)雖然還有水,但時刻面臨斷流威脅。
污染嚴重,F代化的船只運輸嚴重損害了運河的環(huán)境風貌。
真實性在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喪失。伴隨城市化的進程,古橋縱橫、河埠林立、古屋比鄰、商鋪連綿、巷弄穿錯的運河風光已成記憶。在通州“北運河碼頭”,跨河的橋上車來人往,成堆的垃圾卻使運河幾乎成為污水溝。
在河北省南運河捷地閘所,清乾隆年間專門開鑿了一條排水渠。記載這件事的一塊石碑還在。1933年,從德國引進了一套排水渠的啟閉機,可惜因為運河少水而多年沒派上用場。
滄州境內有20多條河流,其中一半曾與運河相連,并給運河提供水源。可現在,這些河只有醬油色的污水,更無法給運河供水。
濟寧南旺分水樞紐是整個大運河上最具科技含量的工程,明朝永樂年間(1411年)曾經因成功實施“引汶濟運”而使汶河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如今,分水龍王廟前的運河已經變成了一片樹林。龍王廟址也已殘破不全。元代水利專家郭守敬主持實施的“四水濟運”,汶河上的關鍵工程罡城壩早已不存在。始建于明朝的聊城東昌府運河“土橋閘”現存閘口已坍塌。昔日運河沿岸眾多的會館大多人去樓空,乃至蕩然無存。
目前,全長1794公里的大運河全年通航里程僅為877公里,季節(jié)性通航里程1100公里。即使是在濟寧以南的河段(即黃河以南的魯、蘇、浙3省),由于河水不足,其載運能力已大大下降。
大運河并非整體情況不容樂觀。“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杭州和蘇州,由于治理有力,大運河昔日的風采依舊。1983年以來,杭州市為整治運河不遺余力:完成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溝通工程,新挖河道7公里,新建了三堡船閘;實施了運河杭州段截污處理工程,投資9.63億元,敷設主干管、連通管、次干管,總長約40公里,新建擴建10座污水提升泵站,擴建四堡污水處理廠;成立了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fā)指揮部,實施運河杭州段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fā)工程,落實“編制規(guī)劃、理順機制、整治景觀、推進城中村改造、挖掘運河文化、開發(fā)資源、謀劃第二通道”等七個方面的工作,使千年運河重新煥發(fā)了青春。 (萬潤龍/歐燕萍/陳功/江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