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jīng)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
張學良老家在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境內(nèi)找到 2001年10月20日 06:26 中新社沈陽十月十九日電題:破解張學良老家之“謎” 中新社記者 金果林 張學良將軍老家究竟在何處? 如今這一謎底已被揭開。張學良老家在與海城市一河之隔的遼寧省盤錦市大洼縣境內(nèi)被找到。 過去一些典籍常說張學良先生是遼寧省海城人,可當一些張先生的敬仰者慕名前往海城尋蹤時,在海城卻找不到張將軍的老家,只有一座張將軍當年出資興建的“同澤中學”,一時令人頗感困惑。 其實,有關張學良老家地處何方的問題,長期以來就有三種說法,一為海城說,一為臺安說,一為大洼說。近年來,一些專家和有關人士陸續(xù)在大洼縣東風鎮(zhèn)發(fā)現(xiàn)一些遺跡、遺存和張將軍的族人親屬及相關史料,包括張學良家族祖墳墓園和張氏祖居遺址及張作霖祭母哀文,證實張學良老家今位于大洼縣東風鎮(zhèn)無疑。 這里的“張氏墓園”里安葬著張學良先生的高祖張永貴、曾祖張發(fā)、祖父張有財和二伯父張作孚等直系族人。據(jù)考證,張學良在一九一二年曾隨其父張作霖前來祭祖。去年,東風鎮(zhèn)政府投資二十多萬元對“張氏墓園”進行了重新修建。張學良在生前得知家鄉(xiāng)社會各界修繕張氏祖墓時,欣然題寫了“張氏墓園”四個字并托人帶回老家。現(xiàn)在這幾個字已經(jīng)立石為碑,矗立在墓園前面。張氏祖居房屋遺址也得到保護,并立碑為記。 在東風鎮(zhèn)張氏祖居地,至今仍居住著兩支張氏族人共有三十多人,與張學良將軍都是未出“五服”的家族親屬。四十四歲的張志軍是張學良先生的親堂侄孫。他告訴記者,我們的先祖張永貴在清代道光年間由河北大城搬到這里,以后一直居住在此。張學良的父親張作霖就出生在這里。張作霖老人家自小失去父母,是我的曾祖父與曾祖伯父將其養(yǎng)大。據(jù)我家老人講,張學良爺爺了解到這段歷史后,對我們這兩支族人感情至深。 其實,關于張學良老家出現(xiàn)這幾說并不奇怪,因為大洼縣東風鎮(zhèn)一帶靠近遼河,往來交通全靠擺渡,所以當年此地曾建有“駕掌寺”以祈求擺渡平安,故東風鎮(zhèn)原名“駕掌寺鎮(zhèn)”。據(jù)史學專家考證,張學良的祖籍是山西省,其祖先遷至河北省大城縣,再遷至當時的奉天省海城縣遼河邊的“小洼”一帶定居,“小洼”則在“駕掌寺鎮(zhèn)”管區(qū)內(nèi)。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一日以前,“駕掌寺鎮(zhèn)”歸海城縣管轄,其后“駕掌寺鎮(zhèn)”一帶劃歸盤山縣。上世紀七十年代,盤山縣南部析出大洼區(qū)即現(xiàn)在的大洼縣,“駕掌寺鎮(zhèn)”一帶處大洼縣轄境。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為體現(xiàn)“革命”,“駕掌寺鎮(zhèn)”一帶被命名為“東風農(nóng)場”,現(xiàn)改名為“東風鎮(zhèn)”。至于出現(xiàn)“臺安說”,那是因為張學良出生在臺安縣并在那里長到七歲才離開。 對張學良歷史有著長期研究并卓有成果的遼寧大學歷史系教授、張學良暨東北軍史研究會會長張德良先生的說法比較客觀。他說,從歷史上說,張學良家鄉(xiāng)是海城縣;從今天來說,張學良家鄉(xiāng)是大洼縣;張學良的出生地是臺安縣。 揭開了這一“謎底”,今后,那些張學良的敬仰者就不會因此而跑冤枉路了。 |
|||
|
新聞大觀| | 中新圖片| | 中新財經(jīng)| | 中新專稿| | 圖文專稿| | 中新影視| | 中新出版| | 中新專著| | 中新英才| | 華人世界| | 臺灣頻道| | 供稿服務| | 聯(lián)系我們 |
|
|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