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1日電 據(jù)商務部網站消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傳統(tǒng)貿易措施如關稅配額等對國際貿易所起的作用逐漸削弱,而以標準、技術法規(guī)和合格評定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對國際貿易的影響日益明顯。許多WTO成員為了保護其國內產業(yè)和市場,憑借WTO規(guī)則,紛紛采取技術性貿易措施,提高市場準入要求。
據(jù)WTO統(tǒng)計,從1995年至2007年5月31日,各成員通報影響貿易的新規(guī)則總量23897件,其中技術性貿易措施16974件,占總量的71%。由于這些技術性貿易措施有涉及面廣、隱蔽性強、技術性高等特點,會對全球國際貿易產生長期的影響,特別是會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貿易帶來不利影響。
商務部世貿司張向晨司長介紹說,為了摸清影響的具體情況,商務部每年開展全國性調查。近期,商務部又對2006年度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情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總體影響仍很嚴重,直接損失和生產成本增加較大。2006年我國有15.22%的出口企業(yè)受到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響;出口行業(yè)遭受直接損失金額達758億美元,同比增加9.7%;企業(yè)為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所增加的生產成本262億美元,同比增加20.74%。
張向晨還表示,這次調查結果有四個顯著特點:一是食品土畜行業(yè)仍然是受影響面最廣的行業(yè),約有35.98%的出口企業(yè)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直接損失43億美元;二是機電高新領域成為受損最嚴重的行業(yè),直接損失462億美元,占當年全部直接損失的60.95%;三是受影響最大的地區(qū)仍然是深圳、廣東、江蘇、上海和浙江等東南沿海出口大;四是歐美對我的影響相比較略有減少,日韓影響增加。
根據(jù)調查,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措施的最主要方式是提高標準和制定新的技術法規(guī)。如日本的肯定列表,歐盟的WEEE和RoHS指令等,對我國外貿影響很大。
專家建議,我國各級政府和廣大企業(yè)要提高認識,主動了解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新動態(tài),做到未雨惆繆,積極應對。同時,要盡可能早地參與國外技術法規(guī)的擬定進程,利用WTO等平臺積極聯(lián)合其他有共同利益的國家,增強話語權。企業(yè)要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提高技術水平,盡量直接采用國際標準,通過國際認證,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盡可能減少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