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2月23日電 中國內地的股市在下周一重開。A股在過去一年急升逾倍,股民競相加入。近一段時間以來,內地高官屢對“投機熱”和資產泡沫發(fā)出警告,多位著名經濟學者亦敲響警鐘。不過,《華爾街日報》近日發(fā)表署名Chi Lo的文章,卻對內地股民大派定心丸。作者認為,內地強勁的基本經濟因素為股市提供了前進的動力;而超過30萬億元人民幣的充裕游資亦成為股市攀高的強大后盾。中國投資者的確大有理由看好股市,內地監(jiān)管者對泡沫出現(xiàn)的擔心“似乎來得太早”。作者預期,內地股市在短期內或會回調,但牛市局面不會結束。
香港《文匯報》報道,以下是該文詳細摘要。
只有當資產價格的上漲與經濟基本面脫節(jié)時才會出現(xiàn)泡沫。雖然內地中國股市當前存在明顯的泡沫跡象,但中國投資者的確有理由看好股市。
30萬億游資 撐腰股市
首先,他們的資金儲備十分雄厚。據(jù)官方預測,中國居民擁有現(xiàn)金及國內銀行儲蓄多達36萬億元人民幣,而其中流動資金的比例則占到了到86%。也就是說,有大約31萬億元的現(xiàn)金隨時可以穿梭于不同的資產類別之間去追求更高回報──這幾乎相當于中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的1.5倍。鑒于人民幣尚未實現(xiàn)資本項目下可兌換,國內資金無法大規(guī)模流向海外,這就放大了流動資金對市場的影響力。
市盈率大降 估值合理
內地股市在01到2005的五年間長期處于低迷狀態(tài)。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的這段時間中,A股市場的平均市盈率超過60倍,遠遠高于其歷史水平。這樣的估值水平過高,因而難以持久。之后的五年中,隨著股市下滑,市盈率也隨之下降,到2005年年中,市盈率已降至15倍。正是在估值降低的有力刺激下,投資者得以信心重拾。
另一方面,政府以往實施旨在減持國有股的改革以擴容股市時,由于投資者擔心股價遭稀釋而紛紛拋售股票,股價往往應聲下挫。而2005年的改革卻不同于以往,政府不僅設定了禁售期來緩解過量供應引起的恐慌,還通過現(xiàn)金償付將小股東的損失程度降低到最低程度。
利息回報低 轉投股市
此外從宏觀經濟面來看,經濟增長前景也得到了改善。投資者預計中國經濟中期內會以9%的速度穩(wěn)定增長,但在亞洲金融危機及2002年高科技泡沫破滅后,投資者曾由于擔心通貨緊縮而對中國的發(fā)展前景心存疑慮。再者,很多投資者都預計人民幣中期內將繼續(xù)升值。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投資者在1998年至2002年時曾擔心人民幣會出現(xiàn)貶值。
從這些變化可以看出,對于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而言,其風險調整回報率已大幅上升。但另一方面對中國投資者來說,無風險銀行存款的利息卻不能與之相適應。內地儲蓄利息自2004以來漲幅并不大,2.5%的利率水平與1999時大致相當,而當時的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后正面臨通貨緊縮的巨大壓力。與銀行儲蓄少得可憐的回報率比起來,股市的吸引力就變得更大了。2006年年初以來,數(shù)十億的人民幣源源不斷地涌向中國股市,受此影響,上證指數(shù)在過去一年中漲幅超過一倍。文章指出,而如果銀行賬戶中的其余流動資金也流向股市,那么未來股市將繼續(xù)上演牛市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