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基金經理被集體譴責的年代。從去年10月份至今,A股一輪又一輪的暴跌,讓投資人失去了足夠的耐心。當波瀾壯闊的大牛市迅速轉為弱熊之后,兩年來基金業(yè)高速發(fā)展所暴露出的問題也被無限放大。明星基金經理不斷地離開,大量起用的新人能否肩負起熊市的重任?
集體忍耐的日子
昨天晚上,記者撥通了幾位基金經理的電話。也許是巧合,幾位基金經理都屬于輕倉一族,所以聊起目前的心態(tài),大家都能應對自如。不過,他們身邊依舊重倉的同行們此時的日子明顯不好過。
一位基金經理稱,身邊重倉的同事頭發(fā)又掉了不少。但如今這個點位,所有人能做的事情只能是忍耐!“凈值排名靠后的多半倉位仍重。但除非被動,這會兒基金已經不愿意輕易減倉。因為一旦反彈出現(xiàn),倉位重的基金凈值會最先回升,現(xiàn)在減倉明顯是要錯過未來排名提升的機會。更何況,現(xiàn)在很多股票真的已經具備了投資機會!被鸾浝肀硎荆洑v過熊市的同行們都還熬得住,他相信在大牛市里成長的一批新基金經理,在前輩的引領下也知道忍耐的道理。
1/3基金經理從業(yè)不足1年
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年以來,圈內最受爭議的莫過于“菜鳥”基金經理的登場。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基金經理來去匆匆。年輕的基金經理還沒來得及整理潮濕的羽毛,就慌忙填補上去,被業(yè)界不客氣地比做“菜鳥”。加上上半年A股大跌近50%的小概率事件發(fā)生,沒有經歷過熊市的新手們最先遭到業(yè)內詬病。
銀河證券曾作過一期《基金經理變更影響分析》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現(xiàn)任基金經理以“新手”居多,383名基金經理中有115人崗位從業(yè)經歷不足1年,占比接近1/3。
“沒辦法,在這個行業(yè)里面,如果能夠三年不動,基金經理就要成為稀有動物了。”接受記者采訪的基金經理表示,業(yè)績排名壓力、投資限制過嚴,再加上一些人事、待遇等一些小問題,使基金行業(yè)人才流動頻繁。
“元老”王亞偉碩果僅存
據(jù)了解,目前基金經理中,基金經理崗位從業(yè)年限在5年以上的僅有長盛、國泰、嘉實等21家基金公司旗下29名基金經理;而其中從業(yè)年限超過7年的則只有華夏、匯豐晉信、華安、富國等7家基金公司旗下7名基金經理。華夏大盤精選的基金經理王亞偉,竟是目前基金經理崗位僅存的“做足10年”的元老級人物。
基金經理的青黃不接,難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基金業(yè)績,盡管一些基金公司已經建立了“雙基金經理制”,還有基金公司建立投資流程、相應的投研平臺,這些舉措都有助于年輕基金經理快速成長,但是從學校到研究員再到基金經理,中國公募基金如果依然靠這樣的方式來培育基金經理,人才問題也許永遠都是基金業(yè)繞不過去的一道坎兒。(晨報記者 王潔)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