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紅拍的新版《紅樓夢》確實有點過, 至少最后的黛玉裸死,快把《紅樓夢》整成《青樓夢》了。李對眾多非議安之若素,想必她早就有可以借助的理論依據(jù):“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既然如此,有個李少紅心中的《紅樓夢》又有什么不可以?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名流千古,就是因為已經到了巔峰,沒給后人逾越的空間,留下的只是下降的余地。從這個意義上說,經典的改編往好了說也是稀釋、兌水的過程,只是一般會借用上“解構”或者“戲說”的堂皇名義。這點倒是很像中醫(yī),之所以能達到全民談養(yǎng)生,人人學中醫(yī)的境界,也是因為中醫(yī)理論是中國思維之經典,沾一點精華兌兌水,就足可以糊弄一陣子,所以才不斷會有盜名中醫(yī)者出現(xiàn),張悟本只是一例。
中醫(yī)之所以容易被盜名,和中醫(yī)的特性有直接關系。西醫(yī)重視結構,而中醫(yī)重視功能。結構可以用硬性指標衡量的,功能卻很難量化,即便在西醫(yī)里,對心功能的分級也只能是5個大概范圍、大概程度,不可能像B超,CT對心臟瓣膜的結構分辨一樣,可以精確到毫米。
這就帶來兩個問題,一是給了從醫(yī)者的思維極大的發(fā)揮空間,可以通過經驗、智力、揣摩、推測,做出比儀器的結構定位還要準確的診斷。我見過很多名醫(yī),他們靠望、聞、問、切就能感知內臟有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良性還是惡性,比如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婦科專家郎景和教授,他的病人都知道,他觸診的準確性經常會超過儀器檢查,后者時常要根據(jù)他的診斷“按圖索驥”。
但是,這也帶來另一個問題:因為功能的檢查沒有客觀指標可以檢驗,自然就成了盜名者的投機之處,所以,你很少見到張悟本們在手術術式、病理切片上侃侃而談,他們大多會選擇最能體現(xiàn)中醫(yī)特點的功能問題,比如“氣虛”“氣機失調”之類的概念上,擾亂視聽,渾水摸魚……這是中醫(yī)的精華,但也是中醫(yī)的弱項,非此就不是中醫(yī),一如給后人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間的經典構思與立意。因此而對經典的曲解,對名著的糟改,在本質上和對中醫(yī)的盜名類似。
這一點上,李少紅就沒有于丹聰明,后者借勢《論語》時只將自己的書叫做“論語心得”,既然是“心得”,就給了有心得的人發(fā)揮主觀,乃至拿主觀說事兒的空間。這在中醫(yī)經典的注釋上早有先河,比如《局方發(fā)揮》《傷寒心悟》,無論是“心悟”還是“發(fā)揮”,不管是無意的曲解還是有意的敬畏,至少保住了經典的原意……
其實,李少紅的《紅樓夢》,要是加上“戲說”或者“大話”之類的,觀眾完全可以放她一馬,因為那是她自己的“心得”,是青樓還是黃樓也就隨她去了……
佟彤
參與互動(0) | 【編輯: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