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風波、造型被質疑……從籌拍之日起,新版《紅樓夢》就一直是關注的焦點,一有風吹草動必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電視劇拍成之后,新版《紅樓夢》更是成了老百姓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輿論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贊之者,稱其唯美大氣忠實原著,毀之者,指其氛圍陰森、音樂詭異、選角失敗……
那么,新版《紅樓夢》在“紅學”專家眼中到底是怎樣的呢,他們對新版《紅樓夢》是否喜歡又或是有什么意見呢?
發(fā)言人:張慶善(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評議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紅樓夢學刊》主編。 )
對黛玉的改編要慎之又慎
認同:忠實原著;劉姥姥的塑造很成功
不認同:額妝不好看;“黛玉之死”處理不理想
借著進京參加《紅樓夢》首播慶典的機會,記者也采訪了著名紅學家、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他對于新版《紅樓夢》非常關注,他表示,自己已經大體看過新《紅樓夢》,而且十分關注網上對此的評價。
額妝失敗不生活化
看過新版《紅樓夢》之后,張慶善作出的評價是“總體上覺得還行”。他表示:“影視劇改編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忠實于原著,包括基本情節(jié)、人物命運和性格特征,在這方面,新《紅樓夢》值得肯定。李少紅首次將120回的《紅樓夢》展示出來,是很不容易的。 ”
至于新《紅樓夢》年輕演員的演技問題,張慶善沒有多談,只表示,新《紅樓夢》更突出了人物青春懵懂的氣質。不過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劉姥姥的扮演者葉琳瑯!皼]有把劉姥姥處理成簡單的滑稽人物,而是滑稽中體現(xiàn)出悲情。劉姥姥不知道別人都在拿她取笑嗎,顯然知道,她只是成心出洋相逗人開心,這是很悲涼的。 ”
而對于觀眾質疑最多的“額妝”造型,張慶善也表示不太習慣!邦~妝不好看,不生活化,在舞臺上演戲可以,但電視劇不行。這個妝蓋過了演員的個人氣質,讓觀眾分不出來誰是誰。 ”
不認同“黛玉之死”
自從《紅樓夢》要翻拍的消息傳出來后,五年當中無論是觀眾、媒體還是紅學家們一直爭議不斷。作為全國紅學研究的權威人物,張慶善則十分寬容。他表示:“紅學最主要的作用是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紅樓夢》,而電視劇的改編其實也是一種解讀,圍繞電視劇進行的討論也是《紅樓夢》研究的一部分。就算是爭論,都是無形中推動了《紅樓夢》研究的發(fā)展。多年來,通過影視劇的改編,《紅樓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也有更多的人因此走上了研究《紅樓夢》的道路。從這方面來說,影視劇的翻拍對紅學研究有著積極意義。 ”
但李少紅所拍的新版《紅樓夢》,不僅在觀眾當中,在學術界也引起一些爭議和討論。張慶善透露,許多紅學家對李少紅“黛玉之死”部分的處理并不完全認同。他說:“我能理解李少紅的用意,她是想表現(xiàn)林黛玉的冰清玉潔,露臂是一個大膽的設計。但林黛玉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她在廣大中國讀者心目中就代表著冰清玉潔,對林黛玉的改編一定要慎之又慎。 ”
發(fā)言人:馬瑞芳(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紅學會常務理事、復旦大學古代文學研究基地學術委員。 )
新《紅樓夢》可讓我們放心
認同:忠實原著;畫面唯美大氣;小寶玉特別可愛
不認同:額妝失敗;更喜歡87版的結局
著名學者馬瑞芳一直對新《紅樓夢》的翻拍持“警惕態(tài)度”,她曾多次公開質疑編劇、額妝造型以及演員表演等方面。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馬瑞芳表示,對新《紅樓夢》在忠實于原著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十分贊賞,但是依然提出了幾點自己的想法。
馬瑞芳直言,新《紅樓夢》有三處讓她非常滿意的地方,一是該劇非常忠實于原著,二是畫面唯美大氣,三是小寶玉特別可愛?催^新《紅樓夢》樣片之后,她就給一位紅學大家和87版《紅樓夢》導演王扶林發(fā)了短信,表示“新版《紅樓夢》可以讓我們放心”。
但是也有讓她不習慣的地方,她曾經狠批“額妝讓金陵十二釵像蘇三”,又將槍口掉轉向結局:“我更喜歡87版的結局,一百二十回的后四十回完全歪曲了曹公的意思。 ”但她也承認,120回版本畢竟流傳最廣,因此兩版“春蘭秋菊,各有佳妙”。
其他聲音
“《紅樓夢》是一部文化瑰寶,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努力去讀。電視劇是和原著不同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將整個120回拍成電視劇是適應現(xiàn)代社會需要的。 ” ——紅學泰斗 馮其庸
“不管有多少裹挾著爭議的聲音,它的出現(xiàn)都無疑再次掀起了全民重讀《紅樓夢》,關注國學、關注經典的熱潮,這對《紅樓夢》文化以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推廣的普及有重大意義。 ”
——紅學泰斗 李希凡
相關鏈接
所謂“紅學”
紅學
跟《紅樓夢》相關的學問,涉及作者生平、事實本末、文本研究等。分評說、索隱、考證以及文學思想四派,著名研究者包括王夢阮、蔡元培、胡適、俞平伯、周汝昌、馮其庸、呂啟祥、張慶善等。像《紅樓夢》這樣以一部作品構成一門學術性的獨立研究學科,在文學史上絕無僅有。
紅學沿革
“紅學”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中國清代晚期,但當時僅是文人口中的諧謔語言,并非專指一門學問。到了20世紀20年代, 俞平伯在其所著《紅樓夢辨》中正式將“紅學”界定為一門學問。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內容而言,紅學的發(fā)展大體經歷了4個階段,即早期紅學、舊紅學、新紅學和當代紅學。
“早期紅學”——
主要是對 《紅樓夢》進行評點、贊詠等。脂硯齋是 《紅樓夢》最早的評論者的別號,《脂硯齋重評石頭記》既是《紅樓夢》的早期傳抄版本,又是“紅學”的最初源頭。以之為首,還有王希廉、姚燮、張新之一批評點派,他們在對《紅樓夢》的藝術分析、美學評價和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的辨別上有一定貢獻。
“舊紅學”——
主要指索隱派紅學。它不是對 《紅樓夢》作文學批評,而是對小說的人物和故事進行政治的或人事的索“隱”,求索其中隱藏的所謂“真事”。代表人物有王夢阮、沈瓶庵、蔡元培等。
“新紅學”——
是指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用新方法對 《紅樓夢》所作的研究,代表人物為胡適、俞平伯。新紅學使 《紅樓夢》研究回到文學范疇,并對小說的作者和內容加以考證研究,得出了有根據的結論。
“當代紅學”——
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紅學”研究拓展了很多新領域,代表人物有李希凡、何其芳和蔣和森等。
記者 王琳娜采寫
參與互動(0) | 【編輯:張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