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龐統(tǒng)突然不想陪昏花的劉備玩了
就在西川勢在必得、大功告成的時候,事情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孔明向龐統(tǒng)發(fā)出了一封死亡恐嚇信,那么龐統(tǒng)該如何應對?我們說這是一場比程昱與徐庶表演更為隱秘更為悲壯的“二過一”。隱秘在于羅貫中為顧全孔明的整體形象而沒有明寫;悲壯在于徐庶失去的是年邁的母親,而龐統(tǒng)奉獻的是自己三十六歲的年輕生命。好不令人唏噓嘆息!寫到這里,同齡的筆者潸然淚下,為什么他這樣懂理?為了國家,為了民族,舍生忘死,我能做到嗎?
前面程昱是利用徐庶的至孝,先劫持徐母,再招降徐庶。諸葛亮則是利用龐統(tǒng)對劉備的至忠,劉備對龐統(tǒng)的至愛,先動搖劉備之心,再滅掉龐統(tǒng)。程昱和諸葛亮就像排球運動員,將球打到對方兩個人的中間,迫使他們在互讓時出現(xiàn)失誤。
事情的經(jīng)過是這樣:有個廣漢人彭羕向劉備密告說敵方有人要決涪江之水淹魏延、黃忠的前寨。還說:“罡星在西方,太白臨于此地,當有不吉之事,切宜慎之!贝伺e不但救了劉備數(shù)萬人性命,還斬了川將泠苞,化兇為吉。
那么是誰制造了這命懸一線的險情呢?是劉備。泠苞先前已被魏延活捉,但劉備偏要將他釋放。魏延說:“此人不可放回。若脫身一去,不復來矣!毙抡f:“吾以仁義待人,人不負我!痹趦(yōu)勢尚未完全確立之時,竟可以這樣不結(jié)合實際情況濫施仁義,真是愚仁至極了。既然仁義都可以換仁義哪還用得著逆取嗎?可見劉備開始昏花僵化了,劉家的遺傳病發(fā)作了,不再是以前對付曹操時那個明辨善惡的玄德了。這次若不是彭羕幫忙,龐統(tǒng)必將功虧一簣。
但就在撥云見日之后,諸葛亮像個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寬,派馬良送信說:“亮夜算太乙數(shù),今年歲次癸已,罡星在西方,又觀乾象,太白臨于雒城之分;主將帥身上多兇少吉。切宜謹慎!蓖瑯拥男窍蟪霈F(xiàn)了不同的說法,這是怎么回事呢?彭羕的預測已經(jīng)被化解,龐統(tǒng)又結(jié)合新的形勢解釋說:“統(tǒng)亦算太乙數(shù),已知罡星在西,應主公合得西川,別不主兇事。統(tǒng)亦占天文,見太白臨于雒城,先斬將泠苞,已應兇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進兵!
然而,劉備卻仍在犯嘀咕,不但信實了諸葛亮的話,還訴說自己的夢:“吾夜夢一神人,手執(zhí)鐵棒擊吾右臂,覺來猶自臂疼。此行莫非不佳?”向來果敢不信邪的龐統(tǒng)哪里受得了這種優(yōu)柔寡斷、婆婆媽媽的言行,只見他回答說:“壯士臨陣,不死帶傷,理之自然也。何故以夢寐之事疑心乎?”又說:“主公被孔明所惑矣。彼不欲令統(tǒng)獨成大功,故作此言以疑主公之心。心疑則致夢,何兇之有?統(tǒng)肝腦涂地,方稱本心。主公再勿多言,來早準行!饼嫿y(tǒng)說得多好啊,一勇二忠三唯物,四不跟貪功小人一般見識。不過就在龐統(tǒng)作這番慷慨陳詞之時,他的心急轉(zhuǎn)直下——不想再為劉備賣力了。劉備已經(jīng)變得愚仁愚義又愚信,并且不可救藥!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劉備不但在仁義方面存在一個從強到弱的衰變過程,在“信”方面上也一樣。當初他騎的盧馬時就不相信先驗的傳言,單福、伊籍都曾勸他舍棄這種妨主的劣馬,但他說:“但凡人死生有命,豈馬所能妨哉?”什么原因讓劉備愚化了呢?除了是他本身的弱點開始顯露之外(主因),還有一個誘因就是諸葛亮經(jīng)常在劉備面前玩一些宿命的把戲,每回死人總要先說有什么星象變化(其實大都是諸葛亮背后整死的)。說著說著劉備就沒腦子了,以為魔術(shù)魔術(shù)是真的。當然從劉備“死生有命”的說法可以看出,他在絕頂聰明的時候,也比不上“制天命而為之”的孔明。
另外也不是孔明強行愚化了劉備,只是讓他漸露原形。須知要想左右劉備的意志不是一件容易事,就像第79回劉備對劉封所說:“汝須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聽讒賊所阻!”所以,從根源上說劉備是自己擊倒了自己,與諸葛亮沒有必然聯(lián)系!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演義》中屢屢出現(xiàn)的占星術(shù),在羅貫中看來都是惑人的方術(shù)或者攻心術(shù)。彭羕是先分析了涪江的地理之后,怕劉備不信,才結(jié)合星象說話的。龐統(tǒng)則是將星象當成了提升必勝信念的心理暗示。如果占星真能卜知未來,諸葛亮和龐統(tǒng)為什么沒能預測到涪江的險情?他倆還不及彭羕了?
所以,現(xiàn)代人不必再對星象好奇!
七、龐統(tǒng)與劉備玩回籠,與孔明玩假摔,與自己玩完
一般來說,《三國演義》中的謀士很少起誓提到“死”或相關(guān)字眼,一旦提到就會有赴死的動機。比如郭嘉北伐時就對曹操說:“某感丞相大恩,雖死不能報萬一!边@里的龐統(tǒng)與郭嘉一樣,也是內(nèi)心決意反主而表面故作忠義。他們都是在個人生死和國家前途之間選擇了后者。盡管郭嘉不知道劉備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但至少可以確定他的新儒家要領(lǐng)先于曹操的新法家。龐統(tǒng)亦然,盡管他也不太清楚諸葛亮今后的具體舉措,但至少可以肯定他的“儒法混”要高于劉備的新儒家,未來發(fā)展的空間更大。
由于龐統(tǒng)本性恪守忠義之德,沒有篡奪天下的打算,他便想到了讓位于孔明,并且借助他滅除劉備。只見龐統(tǒng)像一個自由體操運動員一樣,在前沖慣性太大而不能急停時,臨時來了個絕妙的“回籠”。動作可分解為:一、維護自己男兒和戰(zhàn)士的尊嚴,寧可馬革裹尸也不當逃兵。按說此時的龐統(tǒng)可以選擇引退,以保全性命,但他沒有這樣做。二、為了不影響諸葛亮而將自己的死因略略推給劉備。為什么他的馬“久乘,不曾如此”卻突然前失蹄呢?難道他也開始起疑、怕死,情緒影響到馬了?非矣!他是看到劉備迷信這些,所以也玩了個自己將自己掀下來的戲法,以促使劉備與他換馬。騎上劉備的白馬之后不但死得快,還可以將過失歸于劉備。這樣劉備就絲毫不會遷怒孔明了,他夢見神人擊臂即是表明潛意識有點懷疑孔明,因為只有孔明才是他心中的神人。三、他選擇死在“落鳳坡”則又是反過來安慰宿命的劉備:我是命里該死,你也不必過分自責。四、龐統(tǒng)為什么要反復揭露諸葛亮的來信是出自妒忌呢?為什么在樹木叢雜的小路上行軍卻將魏延安排在前隊呢?自己手無縛雞之力,守在更危險的后隊有什么作用?貼著魏延走不行嗎?原來,龐統(tǒng)是要用這一明顯的行陣破綻向同行諸葛亮表明:我是心甘情愿讓功與你,并非屈死在你的手中,更不是不識你孔明的居心。
由此可見,孔明的確不是龐統(tǒng)之死的直接責任人,如果真要說其中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那就是孔明先向他發(fā)射了一枚遠程攻心導彈,但被龐統(tǒng)精準攔截。導彈真正的作用在于讓龐統(tǒng)發(fā)現(xiàn)了劉備愚仁愚義之外的愚信,愈加堅定了他反主的決心——于是就應著彈聲倒下了。
事實上,像龐統(tǒng)這種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超級謀士如果不是想自殺,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謀士也難。即便不能取勝,也能自保性命,何況只是個無名川將張任。例如諸葛亮在比他高兩檔的司馬懿面前也總能逃逸。
龐統(tǒng)就這樣輕易被敵人亂箭穿胸、肝腦涂地了,但他的死重如泰山!劉備痛哭,孔明痛哭,眾人痛哭,孩童痛哭:“一鳳并一龍,相將到蜀中。才到半路里,鳳死落坡東。風送雨,雨隨風,隆漢興時蜀道通,蜀道通時只有龍。”毫無疑問,龐統(tǒng)是當時唯一有才華打通蜀道的人,但他卻在黎明到來之前毅然將接力棒傳給了能力低一等,志向高一籌的孔明。一個人的逝去能換來日月山河齊聲悲慟,還需要什么?筆者不由得比諸葛亮更加妒忌龐統(tǒng),不因他長驅(qū)萬里獨成功,只為他流星墜落無悔意!龐統(tǒng),你是我的青春偶像!
八、都是動真格舍命打天下,不是鬧著玩
英雄所見略同,孔明又何嘗不能重新認識同窗好友龐統(tǒng)的寬闊胸懷,只見他剛剛擦干眼淚就開足馬力進川,同時也邁出了反劉的實質(zhì)性步伐:調(diào)走張飛和趙云,只留關(guān)羽一人守荊州,以從關(guān)羽開始打斷劉備的兄弟鏈。諸葛亮最終不但沒有辜負龐統(tǒng)的期望,“一打二”抹掉劉璋、劉備,還在西川實施了較劉漢“仁”政先進的“儒法混”新政。更重要的是,諸葛亮后來在碰到同樣進退兩難的困境時,也仿效龐統(tǒng)選擇了理智讓賢:明忠蜀漢,暗降司馬懿,又果斷交出了同窗團隊中的最后一棒。(孔明如何修復自己的人格,筆者在《破解<三國演義>之“三國五方”結(jié)構(gòu)》一文已作詳解。)
諸多謀士,從郭嘉到程昱,從徐庶到諸葛亮,到龐統(tǒng),特長和價值觀或許各有差別,但都是清一色的好男兒——不退縮、不逞強,只求生命無怨無悔、縱情燃燒!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劉家的接力順序是劉協(xié)——劉表——劉璋——劉備。同門的接力順序復雜一點,是程昱——徐庶——程昱——諸葛亮——龐統(tǒng)——諸葛亮——司馬懿。前一團隊的內(nèi)力變化是先情愿,后決裂,屬于先正后反的接力形式。后一團隊的內(nèi)力變化是先競爭,后合作,屬于先反后正的接力形式。比較而言,前一團隊只是做了后一團隊的領(lǐng)跑人,幫助后一團隊打破了紀錄,而自己卻接連敗落,淘汰出局。
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疑惑,劉備得了“一龍一鳳”怎么就沒安天下呢?原來他只摸到了鳳毛龍角,從沒有完全得到過他們。惟有司馬昭真正有乘龍駕鳳的能力,還記得鄧艾結(jié)結(jié)巴巴說的“鳳兮鳳兮,故是一鳳”嗎?還記得鐘會在定軍山感應諸葛亮顯圣嗎?此即指明鄧艾是龐統(tǒng)式的鳳,鐘會是孔明式的龍。誠所謂:龍鳳常有,而安天下的主公不常有。
與其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汪洋恣肆的文學作品,不如說它是一間制造各類英雄的夢工廠。相信這些鮮活的藝術(shù)形象將星火不滅,激勵華夏兒女創(chuàng)造更加明亮的春天!(摘自汪宏華在清華大學的講座稿)
[上一頁]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