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建筑10倍于足球場
城內發(fā)現(xiàn)有離地8米的高臺,面積有7萬平米,專家預測可能是王室宮殿。
那天,劉斌一個人在辦公室盯著地圖發(fā)呆,當視線觸碰到地圖上的莫角山時,他忽然想到了些什么。
莫角山,一個十幾米高的土丘,如今上面是大片的果園,中間一塊光出的夯土平臺,是20多年前發(fā)掘的遺跡。有專家據(jù)此猜測,那些平臺可能以前是個大型宮殿。莫角山遺址在1993年被評為中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
事情得從1992年說起。當年,位于莫角山山頂?shù)囊粋印刷廠要擴建,為配合基建工作,考古工作者對莫角山進行試探性發(fā)掘。
表土之下,考古人員首先發(fā)現(xiàn)的是已經被盜墓者損壞的漢墓。
漢墓之下,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了一層沙,再下來是一層很厚很細致的夯土。一層沙,一層泥,像夾心餅干一樣,一層又一層,無疑是一個人工筑成的高臺。
經鉆孔發(fā)現(xiàn),高臺和平地高度差8米,面積起碼有7萬平方米,相當于10個標準足球場的高臺。
在這個平臺之上,西北,東北,西南三個方位,還各有一個小高臺。在西北角的小高臺上,挖到了三排直徑90厘米的柱坑。柱坑邊緣,還有木柱子殘留的痕跡,無疑是大型建筑物筑角的痕跡。
有專家估計,這么大規(guī)模的建筑,即使1000個人建造,也要造10年。北京大學考古學家嚴文明推測:這里很可能是宏偉宮殿。
之前,在良渚鎮(zhèn)廟前遺址,考古工作者也挖到過考究的房子,是回廊結構的雙排柱結構孔坑。但它臺子高度和面積遠不如莫角山。有專家認為,如果廟前居住的是諸侯大臣,那莫角山居住的就是國王。
這次讓劉斌振奮的是,莫角山位于一個奇妙的對稱地形之中,在它的東北和西南兩側,分別是雉山和鳳山,且距離莫角山的直線距離大約相等。而他們發(fā)現(xiàn)石塊地基的南端則止于鳳山。
劉斌做了個大膽假設:如果莫角山是整個城市的中心,那么鳳山和雉山兩個自然的小山,就是分別被利用到城墻的西南角和東北角。
“直覺。當時就是靠直覺。”劉斌如今回想起當時的情形,依舊不自覺地沉浸到過往的興奮中。
古城價值不亞于殷墟
這是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古城遺址,其面積4倍于明代故宮,堪稱“中華第一城”!
2007年9月中旬,洛陽鏟從地下帶回讓劉斌欣喜的信息,佐證了劉斌當初的“直覺”是正確的:雉山附近也有石頭地基。
到11月下旬初,良渚古城墻的東南西北四面,已全部確定。與西城墻相比,其他三面城墻相對更考究:鋪墊的石頭尖銳很多,明顯是人工開鑿;城墻外側石頭相對大點,越往里越小;堆筑的黃土層中,有時會摻雜一層黑色的黏土層,增加了城墻防水能力。
“這說明當時筑城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眲⒈笳f。
考古人員推測,這些痕跡說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墻,等到建其他三面城墻,經驗更豐富了。
據(jù)目前調查試掘的初步結果判斷,良渚古城的范圍,東西長約1500~1700米,南北長約1800~1900米,總面積約290多萬平方米。
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指出:“良渚古城發(fā)現(xiàn)的意義不亞于殷墟的發(fā)現(xiàn),因為長江中下游地區(qū)之前還從未發(fā)現(xiàn)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良渚古城是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古城遺址,堪稱‘中華第一城’!
明代皇帝朱棣修建的故宮,只有72平米,是良渚古城的1/4。我國現(xiàn)存最完整的古代城池是明朝洪武年間擴建的西安古城。它只比良渚古城大一半。
但是,良渚和明朝相隔有三四千年。而明朝,無論在生產工具、科學技術水平還有社會組織方面都已相當發(fā)達。即便如此,明代朱棣修建故宮也動用了百萬夫役,也歷經14年才完成。
相比之下,5000多年前建造的良渚古城,對應當時的生產力來說,規(guī)模可謂龐大。需要調動多少工匠,才能完成如此龐大的石料量與土方量,可想而知?那么,又是誰組織建造了這樣浩大的工程?有這么龐大的氏族組織嗎?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