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力如磐而學風致遠
——兩位學術巨擘給我們的人生啟示
兩位學術巨擘靜靜地離去了,不帶走一片云彩;季羨林、任繼愈——留給我們的卻是無盡的感傷感慨與感動。
人們感傷:這是一個大師稀缺的年代,更是一個巨星隕落的年代……
人們感慨:兩位學術巨擘一生低調做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樸實寬厚大德大智隱于無形……
人們感動:兩位學術巨擘始終堅持自己的做人準則,誠信不欺,自有古人之風。即便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他們都不為所動,已過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面對世俗小人的蜚短流長,他們淡然處之。
當人們總是希望穿越表層浮躁的生活而對人類精神的終極價值有一番哲學思考的時候,便不由得聯(lián)想起不久前再一次成為搜索排行榜上頻率最高的一個詞語——邁克爾·杰克遜。網上評價那位剛剛辭世的流行歌星:作為一個流行音樂的里程碑,他甚至是一個時代的象征,宛如彗星,誰與爭鋒?
然而,與之相比,誰又能說作為中國學術界眾口一詞的標志性人物——兩位學術巨擘安靜淡定的離去,不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或許從表面看來,流行音樂的歌星與學術界的巨擘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粉絲”追隨者也大相徑庭。前者熱歌勁舞,是1980年代年輕人的青春偶像,據說即使不懂英語,只聽旋律,也能感受到不能自控的激昂震撼;而后兩位“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學貫東西,博大深厚,不僅讓整個中國學術界高山仰止,即使是不聞不問學術的男女老少,亦被兩位的大家風范所深深折服。
驀地,我心中一動:熱鬧的流行歌星打動人心的究竟是什么?寂寞的學術巨擘讓人深深感嘆的又是什么?用經濟學家郎咸平的話說,杰克遜雖然是一個失敗的王者,但他超越了娛樂經濟學的“鐵律”,他的舞步觸動了大眾的集體人格,他的音樂觸動了人們的靈魂。顯然,在杰克遜被人津津樂道的獨創(chuàng)45度傾斜舞步和天籟般的音樂中,蘊藏著一種特有的精神因子引起了人們的共鳴——這個曾經一文不名的黑人小男孩,“在注定沒有希望的地方,卻帶來了此生最輝煌的榮耀”——他的奮斗給全世界的年輕人一個直觀的榜樣。毀譽參半的杰克遜,被大眾所認可的絕不僅僅是熱鬧的表象。
而人民網的最新調查則顯示:對兩位學術巨擘,一半以上的網友最崇敬的“是大師淡泊名利的品格”。毫無疑問,兩位學術巨擘的影響力已然遠遠超越了自己學術的邊界。盡管季羨林一生都在對艱澀難懂幾乎無人能識的印度古代語言,特別是佛教梵文及吐火羅文進行翻譯與研究;盡管被毛澤東譽為“鳳毛麟角,人才難得”的任繼愈更是在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獻整理中,自謙“用了60年時間,做了別人不愿意做也不太容易做的‘基礎性工作’、‘資料性工作’……但兩位的學術人品及其人格魅力卻猶如大山無言,清水無香,無言桃李自成蹊。
面對浮躁喧囂的世界,面對重重誘惑與欲望的挑逗,在精神世界里寂寞獨行的兩位學術巨擘為何能夠定力如磐而學風致遠?
任繼愈曾說“年輕人要有一點理想,甚至有一點幻想都不怕,不要太現(xiàn)實了,一個青年太現(xiàn)實了,沒有出息。只顧眼前,缺乏理想,就沒有發(fā)展前途。”“今天正是人人大談‘定位’的年代,但是多數(shù)的年輕人,他們在給自己的人生定位時,卻忘記了整個時代,忘記了整個社會,忘記了自己跟時代、跟社會間的‘互動關系’,所以到今天為止,像屈原那樣空喊‘懷才不遇’的,還大有人在。”季羨林被我們記住的是他對那些自以為是的“真小人”的批評:“走運時,手里攥滿了鈔票,白天兩頓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鉆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為什么活過一生”,“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長河中,我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且是絕非可有可無的。如果說人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這里!
是的,無論是熱鬧的流行歌星還是寂寞的學術巨擘,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人生軌跡,每一個人也都有著自己的人生定位。無論你選擇做什么,都需要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
然而,對于無法理解自己對人類、對人生所應當承擔責任的人來說,這些道理是沒法談的,有如夏蟲不足以與語冰,他們永遠沒法了解兩位學術巨擘所在的那個世界。
-云中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