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開始,媒體曝光了不少教育類的負面新聞,抄襲、作弊、高考頂包……。中招考試,媒體曝光江蘇省某校為了升學率讓近百名學生集體替考,高考剛剛結(jié)束,重慶市高考狀元被查出假造少數(shù)民族身份騙取高考加分。
這些以不正當手段謀取個人利益的行為可以統(tǒng)稱為“舞弊”。從個人角度說,舞弊也是為前途做出的努力。但這種“努力”是建立在摒棄誠信,摒棄道德操守的基礎(chǔ)上的,是不可取的。這讓我想起了朝鮮民間傳說《空花盆的故事》。古朝鮮有位明君,要挑選繼承人,就給全國的孩子每人發(fā)了一枚種子,規(guī)定誰能培育出最美麗的花朵,誰就能成為繼承人。很快到了國王規(guī)定的日子,所有的孩子都涌上街頭,各自捧著盛開的鮮花。但國王最終選擇了一個叫雄日的捧著空花盆的孩子,因為國王發(fā)的花種是煮熟的,不可能開花結(jié)果。
求學期間的考試,踏入社會的考試,任何一次考試考驗我們的都不僅僅是學問和能力,更重要的還有一個人的品質(zhì)和道德素養(yǎng)。通過作弊換來的成績就如同那些換掉的種子一樣,無論開出的花朵多么鮮艷,都是虛假的。那個在山頭大喊“狼來了”的孩子,最終被狼吃掉了。嚴格說來,吃掉他的不是狼,而是他缺失的誠信。
從社會角度說,考試是民生教育中一項重要制度。30年改革開放就是從恢復(fù)高考制度開始的。以作弊取得的成功是一種“竊取”,它傷害了教育的公平,傷害了別的學生的求學機會,影響了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國家大考的嚴肅性。而作弊最大的危害,莫過于戕害社會的誠信理念,加劇社會的信用危機。誠信,是做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又是治理國家必須遵守的規(guī)范,調(diào)節(jié)著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維系著社會秩序。當學校毫無顧忌地組織替考時,當一些人利用職權(quán)作弊時,無形中都樹立了弄虛作假的壞榜樣,成為破壞誠信的毒瘤。
以誠待人,以信取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鬃诱f:“誠者,乃做人之本”。韓非子說:“巧詐不如拙誠”。陶行知說:“不作假秀才,寧為真白丁”。季步一諾勝千金,商鞅變法立木求信,都是“誠”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倡導(dǎo)誠信,不僅僅是個人自身素質(zhì)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維護社會的公平。對一個人來說,誠信遠比分數(shù)重要。那些以作弊獲得了成功的人,卻在為人的根本上喪失了最基本的分數(shù)。姚曉丹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