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學術打假是為了公共利益
此前,作為律師的周澤曾參與過諸多維護公民權利和公共利益的行動,而這一次,促使他在對待“學術打假”態(tài)度上轉變的最關鍵原因還是公共利益。他在6月20日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自己下定進行學術打假的決心是為了公共利益,而在21日上午給學生講授“媒介法研究”課程時,他也提醒聽課的同學們,要遵守學術道德和學術規(guī)范。
在周澤看來,剽竊、抄襲等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社會危害有兩個層面,第一層是對著作權人智力成果的侵害,抄襲者“竊取”了著作權人的原創(chuàng)性智力成果,這是對具體的公民權利的侵害;第二層則是對公眾和社會的“欺騙”,因為讀者可能會誤認為相關內容是抄襲者的原創(chuàng)智力成果。剽竊者通過剽竊他人著作,騙取榮譽和名利,敗壞學術聲譽,損害社會誠信,這就事關社會公共利益。
他認為,對于第一個層面的權利救濟,應當由著作權人自己斟酌,他可以主動站出來,主張本該屬于自己的合法權益,當然也可以放棄;而對于第二個層面,則需要學術界、教育界、出版界乃至每個公民的努力,共同承擔起凈化學術環(huán)境的責任。楊玉圣教授主辦的學術批評網、方舟子創(chuàng)辦新語絲網站等專門的學術打假網站,學校加強對學術道德的教育、完善學術評價機制,批評學術不端現(xiàn)象的行為,都是值得肯定的。
對于目前引起熱議的“學位論文學術不端行為檢測系統(tǒng)”等反剽竊系統(tǒng),周澤表示,這從一個側面說明目前的學術不端行為已經比較嚴重。他認為,這會對高校學生起到警示作用,但技術不可能徹底解決對知識產權的侵犯和對學術道德培育的問題。并且,如果學生只是為了通過檢測而做論文,反而可能使反剽竊系統(tǒng)淪為一種“稻草人”般的擺設。他還認為,當開發(fā)反剽竊系統(tǒng)進行“學術打假”成為一種產業(yè)時,這恰恰是社會的悲哀。
“目前最重要的,是在全社會樹立對知識產權的尊重!敝軡烧f。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