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中的夫妻檔林毅夫同夫人陳云英,在北京“兩會”新聞中心舉行媒體見面會,就經濟、兩岸關系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中新社發(fā) 張宇 攝
|
中新網3月21日電 香港《星島日報》(海外版)3月21日發(fā)表社論《林毅夫故事對兩岸的啟示》說,林毅夫夫婦兩會期間接受媒體訪談,內容很寬廣,小至私人、家庭,大到國家、世界,無不在現(xiàn)場媒體記者追問的范圍內,可以說是一次很全面、很自然的訪談。從林毅夫答復各項問題的氣度與內涵,可以讓人感受到他的與眾不同,這應歸功于他在中國廣袤國土上培養(yǎng)出的宏觀通達,加上個人學養(yǎng),自然是言之有物,言人不能。設想,如果兩岸現(xiàn)已完全開通、開放,兩岸青年能自由隨意交流、學習、體驗,培養(yǎng)出更多的林毅夫,誰說沒有可能?
社論摘錄如下:
中國人,也是地道臺灣人的世界銀行新任副行長林毅夫陳云英夫婦,分別以北京市及臺灣省的全國人大代表的身分,參加在北京召開的兩會──人大、政協(xié)。林氏夫婦三月七日在大會安排之下,同時會見新聞媒體,夫唱婦隨,是兩會的一則富有人情味的人物新聞。再加上林毅夫個人的傳奇經歷,令此新聞更受到海內外臺灣人的高度關注。在臺灣大選三月二十二日即將投票的此刻,這則新聞饒富意義。
林毅夫的故事要追溯到一九七九年,當時他是臺軍駐守金門前哨馬山的一名連長,某日他泅水到達對岸──成了臺當局要追緝的叛逃分子。如果當年他被立即逮捕,敵前叛逃逃不了被槍斃一途。當年這則新聞在臺灣被嚴密封鎖,但坊間流言頗多。由于他當年是由臺灣首屈一指的大學──臺灣大學,中途轉學為培養(yǎng)陸軍基層軍官學校的正期學生,一度被臺軍方作為鼓勵年輕人從軍報國的樣板。他的叛逃也就格外令臺當局尷尬。
林毅夫這段不平常的經歷,曾被賦予傳奇的色彩,例如傳說他是抱著籃球游到廈門。這一傳聞在這次記者會上即被澄清。林毅夫介紹了當年出走的真正用心,很簡單,就是希望中國富強,而中國的希望在大陸。此與他當年投筆從戎所懷抱的理想是一致的,只是隨著見識增加,眼界開擴,他明白怎樣才能將自己的理想落實,就毅然作出一般人不敢輕舉妄動的事情。他到了大陸以后的經歷,加上現(xiàn)今的成就──成為首位世界銀行高級官員的中國人,不禁令人感嘆中國人的優(yōu)秀,可是人為的政治障礙,卻也戕害了不少像林毅夫這般的人才。
臺灣海峽兩岸當年因政治而隔絕,形格勢禁,不是當今政治寬松環(huán)境所能比擬,所能想像。但是在兩蔣時代結束之后,兩岸的直通迄今仍然未能徹底打開,大大阻隔了兩岸的進一步發(fā)展,尤其是臺灣方面。在林毅夫的故事比較能完整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之后,頗能讓人聯(lián)想到兩岸目前的死結,須要兩岸的主政者發(fā)揮更多政治智慧,才能打開。林毅夫夫婦平凡中的不平凡,應該有相當的啟示性。
首先就是林毅夫當年是由金門游泳到廈門,用今天兩岸的情勢來看,可以說是小三通的先河,然后在大陸依照他個人的志趣發(fā)展,還到美國留學,取得洋博士的學位。他到大陸后的生活,有無受到大陸政府的特別關照?照常理判斷,在起初階段是免不了的,但以后要如何發(fā)展,主要仍在林毅夫個人。最后,他選擇了學術,申請就讀北大,然后一路走來,到現(xiàn)在被聘為世銀副行長,若非他個人的努力向上,大陸政府要勉強也難做到。反觀今天,臺灣當局還在為是否承認大陸學歷爭鬧不休,思維封閉莫此為甚。且繼續(xù)不直接通航,增加兩岸經貿發(fā)展的成本,更不足取。
林毅夫夫婦此次接受媒體訪談,內容很寬廣,小至私人、家庭,大到國家、世界,無不在現(xiàn)場媒體記者追問的范圍內,可以說是一次很全面、很自然的訪談。從林毅夫答復各項問題的氣度與內涵,可以讓人感受到他的與眾不同,這應歸功于他在中國廣袤國土上培養(yǎng)出的宏觀通達,加上個人學養(yǎng),自然是言之有物,言人不能。設想,如果兩岸現(xiàn)已完全開通、開放,兩岸青年能自由隨意交流、學習、體驗,培養(yǎng)出更多的林毅夫,誰說沒有可能?
林毅夫夫婦在此次記者訪談中,最感性的,就是林毅夫提及他很想回臺灣家鄉(xiāng)看看,說時霎那,眼神凝滯,含著淚光。說起來,臺灣當局實在應當盡可能由人道人性立場,看待林毅夫回鄉(xiāng)探親的問題。臺灣“政府”當初讓林毅夫的妻子攜兒女到美國與夫團聚,沒有藉此扣留林的妻兒為人質,已經是功德一件,現(xiàn)在時空環(huán)境有著更大的變化,應該可以設法讓林回臺的限制解套。果能如此,臺灣當局在這個問題的一個小突破,必將有助于未來兩岸情勢的良性轉圜。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