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主義的拉美戰(zhàn)略
“我并不認為是美國在后面煽風點火,把這個事情鬧大,美國還是希望事端能夠得到和平的解決! 徐世澄說。
哥倫比亞越境打擊后的第四天,美洲國家組織無異議地通過了決議,批評哥倫比亞危害了厄瓜多爾主權。而美國正是美洲國家組織的成員國。
自從里根通過政治干預為美國在拉美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打開方便之門后,他的繼任者們就選擇了一種不同以往的策略。1994年,“龍舌蘭”金融危機期間美國伸援手拯救了面臨崩潰的墨西哥經濟,這不僅加速了墨西哥的民主化,而且換來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此外,美國的減債計劃幫助拉美地區(qū)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債務危機。
除了一段冷落期,布什的拉美政策并沒有什么新意。在伊戰(zhàn)問題上,除了哥倫比亞和少數中美洲國家外,多數拉美國家都反對動武,布什則以“非惡意的冷落”來回應拉美國家的 “不合作態(tài)度”。此后,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在拉美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貧富分化加劇,拉美選民把這些都歸咎于當初美國倡導的新自由主義經濟。面對這種情況,忙于反恐的美國并未給予足夠的關切和回應。
直到拉美國家紛紛向左轉,美國才重新對拉美恢復熱情。經濟上,加大對拉美的經濟援助。布什提交國會的2008年預算法案將對拉美的援助增至16億美元。軍事上,取消對部分拉美國家軍事援助禁令,加強與拉美國家軍事安全合作。
即便是面對拉美的左翼政權,布什也是一個實用主義者。美國接受了拉美左翼政治的現實,淡化意識形態(tài)色彩,通過加強經濟合作接觸和拉攏以巴西、烏拉圭為代表的溫和左派國家。對委內瑞拉這樣的激進左派國家,美國采取的是談判路線,原因是那里的反對派勢力太弱了。
最重要的是,情況還沒有緊迫到非采取暴力性政治干預不可的程度。美國到現在為止仍然是拉美國家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的投資伙伴,第一大的債權國。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