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公眾形象地稱為“民告官”的行政審判,將通過異地審理的方式,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第五次全國行政審判工作會議上表示,人民法院正積極推進行政案件管轄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通過加大指定管轄、異地審理的力度,防止和排除地方非法干預(yù),為行政案件依法獨立公正審理提供制度保障(3月29日《人民日報》)。
毋庸諱言,在現(xiàn)實國情下,行政案件可申請異地審理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如今,地方法院的人、財、物諸方面都與本地同級政府有著相當(dāng)?shù)年P(guān)連甚至是依賴,于是,在審理以當(dāng)?shù)卣疄楸桓娴男姓讣䲡r就難免心存顧慮,于是立案難、審理難、執(zhí)行難——所謂“縣法院審不了縣政府”。行政案件異地審理,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行政對司法的干預(yù)、避免“官官相護”?梢哉f,異地審理“民告官”,為“民”與“官”提供了一個相對意義上的“起點公平”。
但是,我們應(yīng)該認(rèn)識到,異地審理對司法公正的維護,終究只是形式上的,而不是實質(zhì)上的。只要行政干預(yù)司法現(xiàn)象繼續(xù)存在,換一個比鄰的“兄弟法院”來審理,也很難換來“民告官”的春天。而且,異地審理還會產(chǎn)生其他問題,比如路途遙遠(yuǎn),當(dāng)事人的訴訟成本就會增加,法院審案的成本也會增加,同時,異地審理的執(zhí)行難問題也會更加突出。
由于行政干預(yù)司法的普遍存在,司法的公信力受到了相當(dāng)?shù)挠绊,但在另一層意義上,異地審理“民告官”又何嘗不是對司法公信力的一種損害呢?因為這意味著公正的司法機關(guān)對行政力量的無奈讓步和躲避,意味著當(dāng)?shù)胤ㄔ何茨軇偃萎?dāng)?shù)厝嗣褓x予的審判職責(zé)——司法公正既然能被行政力量損害,又何嘗不能被其他強勢力量損害呢?相反,只要司法真正實現(xiàn)了獨立,“縣法院審不了縣政府”的情形就不會再出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說,異地審理“民告官”實際正是司法不獨立的悲哀象征啊。
所以說,異地審理并非什么治本之策,而只是一個權(quán)宜之計。如果哪一天,司法獨立從前門進來了,異地審理就自然會從后門溜走。對于保證人民法院的公正審判而言,異地審理只是一個逗號,真正實現(xiàn)司法獨立才是句號。 (作者: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