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新上海灘》在部分地方臺播出,劇中黃曉明所扮演的許文強幾乎每場戲都吸煙,結果遭到了控煙人士的聯(lián)名抗議。近日,國家廣電總局對此做出回應,稱劇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都通過吸煙來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創(chuàng)作者對于控煙意識的淡薄。同時,國家廣電總局表示,今后將要求各級審查機構對影視作品中濫用吸煙鏡頭等現(xiàn)象給予重視,加強審查。
如今影視劇中的“煙霧騰騰”現(xiàn)象,其實并非《新上海灘》所獨有。曾幾何時,香煙逐漸成為一些劇作家、影視演員和導演手中一個頻繁使用的道具。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近兩年熱播的高收視率、高票房的影視片中,63%有吸煙鏡頭,其中電視劇平均每部有30個吸煙鏡頭。甚至前段時間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熱播的革命題材影片《井岡山》,扮演中青年時期毛澤東的演員同樣是煙不離手、吞云吐霧。這種所謂的“香煙文化”本身往往具有極強的社會危害性,因為對于一些自己仰慕不已的銀幕角色的吞云吐霧,大多數免疫力相對低下的年輕人往往很容易因為模仿而走上吸煙之路。因此,廣電總局宣布將對影視作品中的“煙霧繚繞”現(xiàn)象加強審查,無疑將相對減少和清除那些直接危害青少年心靈健康和人格培養(yǎng)的內容元素,從而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要想更多地祛除影視劇作品中的“煙霧繚繞”鏡頭,從根本上凈化熒屏,并不能僅僅依靠廣電總局。因為從目前各方面的情況來看,開展影視領域中的這場“禁煙運動”,本身還需要其他政府部門的配合,尤其需要立法部門從立法層面予以根本支持。
雖然我國早就簽署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但目前我們依然沒有一部禁止公共場所吸煙的法律,也就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禁止在影視劇中夾雜間接煙草廣告。根據“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可為”的法律原則,如果廣電總局出面全面禁止影視劇中出現(xiàn)吸煙鏡頭,這種行為本身其實是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據的。更何況,如今煙草行業(yè)對于經濟發(fā)展有著頗為巨大的促進作用,我們可能很難指望一些地方政府部門能多么支持這場影視“禁煙運動”。
法治社會,法律制度是一切執(zhí)法監(jiān)管行為的動力源泉和合法性基礎。實際上,鑒于吸煙的社會危害性,如今很多國家不僅紛紛通過立法的形式明確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而且更是直接對影視劇的吸煙鏡頭進行了限制性規(guī)定。比如美國就把有明顯吸煙鏡頭的電影都定為“限制級”,13歲以下兒童須有家長陪同觀看;比如泰國的《廣播法》就明令禁止電視屏幕上出現(xiàn)煙草產品或吸煙鏡頭,電視中只要出現(xiàn)吸煙鏡頭,就會被馬賽克所遮蓋。而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盛典上,三輛督促好萊塢拍攝“無煙電影”的宣傳車也一直往來于柯達劇院周圍。
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主管部門的國家廣電總局固然可以正視社會呼聲,及時開展整頓清理活動,但從根本上來說,這種舉措本身還需要相關法律的支持,比如修改廣告法,增加一些兒童廣告保護性措施和條款,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制定具體的標準,嚴格控制影視作品中的吸煙鏡頭的數量。
當然,祛除熒屏上的“煙霧繚繞”,本身也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比如影視劇的導演,本身就應遵循基本的職業(yè)道德和社會良知,從根本上打破原有的那種過多崇拜“香煙文化”的創(chuàng)作思維模式,盡可能減少和控制吸煙鏡頭的出現(xiàn),以其他形式來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比如廣大社會公眾和社會組織盡可運用輿論力量,對那些“煙霧繚繞”的影視作品進行抗議和聲討。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主動站出來抗議《新上海灘》吸煙鏡頭過多并促使主管部門回應的就是一個民間社會團體,這顯然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實際上,很多時候政府的作用都是相對有限的,只有更多的社會公眾和社會組織參與進來,才能相對彌補政府的不足。因此,在旨在祛除煙霧、凈化熒屏的影視“禁煙運動”中,有關方面確實需要在盡快得到相關法律制度支持的同時,盡可能多地實現(xiàn)和社會力量的充分結合,從而形成一種更強更大的社會合力,最終取得影視“禁煙運動”的勝利。(阮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