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蘇州市委書記到商務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陳德銘僅僅用了五年時間,這在中國政界幾乎是一個特例。
當陳德銘出現在中日經濟高層對話的現場時,他的身份已經不再是人們習慣的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而是全面主持商務部工作的副部長、黨組書記。這是他在過去的五年間第四次“變換”身份,在此之前,他從蘇州起步,五年間歷任蘇州市委書記、陜西省省長、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而他豐富的學識與務實的作風,也成為了從政經歷的絕佳注腳。
“大學教授”
記者接觸過的陳德銘,更像一位大學教授,笑瞇瞇的,為人隨和,透過他的玻璃眼鏡,那雙思考的雙眼似乎隨時在和你探討問題,他用得比較多的詞語是“我認為、我以為、在我看來……”,講話溫文爾雅富于書卷氣,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
58歲的陳德銘履歷較為豐富。他出生于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曾做過下鄉(xiāng)知青,務過工,從村官干起,歷經農機局干部、肉聯廠,但真正幫助他走上從政道路的,是他孜孜不倦的學習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這讓他在工作中如虎添翼,得心應手。
1996年,已經獲得南京大學國際數量經濟碩士學位的陳德銘進入南京大學深造,成為著名經濟學家周三多教授頗為得意的經濟學博士。周三多教授回憶說:“那時他已是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工作很繁忙,卻能學習工作兩不誤,實在很難得,還與我一起合著了《中小企業(yè)競爭力研究》一書!
2006年6月,57歲的陳德銘調任國家發(fā)改委,擔任副主任,主管能源和經濟體制改革,一年多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完全印證了外界對他的評價。
陳德銘剛剛調入發(fā)改委時,經過了一段相當刻苦的學習。因為之前在地方工作,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發(fā)改委是國務院的綜合協調部門,幾乎和每個專業(yè)部門都有關系。據陳德銘身邊的一位工作人員稱,“陳主任忙完一天的公務回家后,再忙再累也要看國際、國內的背景資料,因為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全面、系統(tǒng)地把握國際、國內形勢!
這位工作人員向記者回憶,陳德銘對每一份文件都不只是認真地讀一遍,而是認真地讀好幾遍。記得他剛來時,辦公室報給他一份能源材料。材料返回來時,干部們吃了一驚:頁面空白處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近千字的批示:“初步同意上述意見,但是……建議……”那不是普通的瀏覽,而是一邊看,一邊在思索!八此脐幦,卻偏偏可以寫出言語犀利的觀點!
陳德銘還是發(fā)改委首屈一指的“說英語的部長”。在一次國際能源會議上,記者看到陳德銘不需要翻譯就能了解外國記者意思,還會在他夾雜著濃重南方口音的普通話中,習慣性地蹦出一些經濟學英語單詞?墒菦]人知道,為了學習英語,他曾吃住在南京大學中美文化中心,天天和外國同學泡在一起練口語。
外貿實戰(zhàn)
雖然陳德銘曾是主管能源的發(fā)改委第一副主任,但在商務部看來,以他在外貿實戰(zhàn)業(yè)務豐富的經驗,此番調任在情理之中。
“陳德銘長期在東部工作,經過在陜西四年的鍛煉后,經驗和知識結構更為完整!比嗣翊髮W商學院教授黃國雄說,“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商務部多了一個具備沿海與內陸、并且外貿領域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
1985年,陳德銘任江蘇省商業(yè)廳(商務廳前身)副廳長,當時他年僅36歲。其間,他與東南亞乃至歐美工商界和政界廣泛接觸,被香港《亞洲周刊》評價為“罕有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官員”。
當時的蘇州正處于一個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受當時東南亞金融危機的影響,加上對蘇州招商引資的一些做法不滿意,新加坡政府決定從雙方共建的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股份有限公司撤資。
“一對夫妻,絕對不會因為偶爾發(fā)生口角而影響感情,中新雙方也絕不會因小問題而影響合作!标惖裸懹哪^后,開始親自擔任工業(yè)園區(qū)的黨委書記,與時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開始了為期一年多的談判,他令人折服的談判能力和對英語的運用自如,對談判的順利完成頗有功勞,最終確保了中國政府在園區(qū)的控股權。
“陜西經驗”是他人生另一場歷練。2004年11月,他接替賈治邦出任陜西省代省長。他發(fā)現陜西的投資環(huán)境很不完善,比如干旱問題,環(huán)境惡劣,工業(yè)化程度相對還很滯后。每次興師動眾招商回來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于是他提出提高招商實效的策略:由政府的大團隊作戰(zhàn),逐步變成靈活性和實效性的小團隊招商;由大量的到外國演說宣傳,變成具體企業(yè)對具體企業(yè)就具體項目進行洽談;更多地依靠社會中介力量來幫助政府招商引資。最終將美國應用材料公司、美國美光公司等一大批跨國公司引入陜西。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