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4日電 臺灣《聯(lián)合晚報》14日刊出社論說,臺灣法界“正己”值得喝彩,但不是只靠嚴辦一二人就能風氣一新。除了“檢察總長”的個人魄力及法院強調“不護短”之外,長期而言,必須確保內部督察嚴謹和辦案程序無瑕疵,這是一個有待持之以恒的改革工程。
文章摘編如下:
“最高檢察署”的“正己項目”辦出了法官涉嫌收賄的大丑聞,牽涉在內的有前縣長、有法官、也有檢察官,司法風紀問題再次浮上臺面。
法官收賄影響判決,是最糟糕的司法弊案。司法訴訟,輸贏結果不但左右個人一生的發(fā)展,也關系社會對司法正義的信心。輸掉官司的人固然難免產生對于司法的種種猜測與批評,有些明顯悖離常理的判決也會令人懷疑是否另有隱情。
司法界必須“正己”,以嚴辦自己人的貪瀆舞弊來重建司法風紀。不過,“正己”顧名思義,在外部制衡之外,更要靠司法人員自清的決心。這次新任的“檢察總長”展現魄力,但很重要的一點,正因為這樣的案子以“正己”為主旨,將司法公信力“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檢調在執(zhí)行上就應該更加謹慎,不要因程序問題落人口實。這次幾位法官涉嫌受賄的情節(jié),檢方指證歷歷,連監(jiān)聽通訊的內容都大公開,甚至和案情本身沒有直接關聯(lián)的花邊八卦,媒體都同時引用消息來源予以披露。
這樣的效果一方面是大快人心,旁證了涉案的法官好像的確是“壞人”;但另一方面,近來頗受質疑的“偵查不公開”原則還是沒有遵守,萬一接下來真正的司法審判有了不符合民意“未審先判”印象的結果,那豈不是又造成輿論嘩然,更加重挫司法尊嚴嗎?
法界“正己”值得喝彩,但不是只靠嚴辦一二人就能風氣一新。除了“檢察總長”的個人魄力及法院強調“不護短”之外,長期而言,必須確保內部督察嚴謹和辦案程序無瑕疵,這是一個有待持之以恒的改革工程!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