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國民黨撤退來臺的軍人住在“政府”配給的宿舍(眷村),外省軍人及他們的妻小就在這特殊封閉的空間里,和左鄰右舍延伸了許多有趣的話題,形成了臺灣特有的眷村文化。臺灣中視連續(xù)劇《光陰的故事》傳神地描述那個年代的故事,得到觀眾的熱烈共鳴,受歡迎程度就像臺灣去年熱賣電影《海角七號》。
臺灣連續(xù)劇始終在灑狗血、濫情、荒謬的窠臼中打轉(zhuǎn),鮮有例外,《光陰的故事》卻能打破傳統(tǒng)的商業(yè)模式,不以俊男美女做號召,而以溫馨的手法刻劃大時代兒女的親情、友情跟愛情,讓許多人重溫那段歲月,在這個價值觀錯亂的社會真誠地傳遞出一份感動。
“光陰”描述的是五六十年代的生活,不只中年人愛看,在校園里也掀起熱烈討論。臺北一位中學女生表示,她喜歡“光陰”的樸實感覺,不像偶像劇劇情不是男女主角由討厭對方到莫名的相戀,就是三角畸戀,令人倒盡胃口。
根據(jù)AGB尼爾森收視率調(diào)查,《光陰的故事》平均收視率已高達五點八,分段最高點一度還沖破六點,全臺每天晚上有超過一百三十萬人被電住,這代表被閩南鄉(xiāng)土劇占據(jù)多年的無線電視排行改變了,中視官網(wǎng)及批踢踢(PTT)網(wǎng)友討論區(qū)天天擠爆。由于故事背景是早年的眷村,除了道具要考究,找出當年老式腳踏車,戲服都很素樸,特別從舊衣回收廠找來;臺詞也句句斟酌,舉凡“超、OK啦、掰掰、機車”等現(xiàn)在年輕用語都不能出現(xiàn)。
《光陰的故事》話說一九六五年,臺灣女子陳秀好(黃嘉千飾)因一出野臺電影,邂逅了外省老兵孫玉章(樊光耀飾),二人因而譜出戀曲,并進而結(jié)婚,言語雖有隔閡,卻也連續(xù)生了三個小孩。從拮據(jù)困頓中養(yǎng)活一家人,共同見證臺灣的經(jīng)濟奇跡。劇情也由孫家延伸到陶家、張家、馮家、郝家、朱家……敘述這一個大村子的歡喜悲傷。
《光陰的故事》的制作人是臺灣知名電視人王偉忠,這出戲描述的正是他自己的成長故事。他說﹕“一個創(chuàng)作者最會講自己的故事,只有自己的故事是跟別人不一樣的,但這些溫馨感人故事,很能讓觀眾產(chǎn)生共鳴,就是因為背景、想法和心理狀態(tài)都差不多,‘光陰’在這種情況下越走越紅。”
臺灣目前社會環(huán)境低迷、不安,激發(fā)民眾內(nèi)省,想要找回早年在內(nèi)外險惡處境中全民同舟共濟的力量。對社會脈動有敏銳嗅覺的王偉忠掌握到這樣的氛圍,他說﹕“世界金融風暴,全球環(huán)境丕變,‘國’內(nèi)藍綠斗爭不歇。臺灣四、五年級生(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者)身為社會中堅,或為父母,或為子女,多少都有些感觸。”
王偉忠這樣寫下他制作“光陰”的心情:“想當年,在我們成長的年代,什么都缺乏,但是莫名奇妙的擁有一些希望與信心,就像臺風夜,外面狂風暴雨,全家人躲在破屋檐下,卻有股溫暖不畏的感覺。就在這種心情下,我們制作了《光陰的故事》?纯催^去,想想未來,試圖找回一種我們曾經(jīng)擁有又失去的感動!
日本復古又感人的溫馨電影《幸福的三丁目》及大陸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都給了王偉忠創(chuàng)作靈感,他在策劃“光陰”之前,鎖定戰(zhàn)后嬰兒潮是主力觀眾群,這些人現(xiàn)在已是四五十歲的人了。王偉忠認為,他們大概會開始回憶自己的故事,因為戰(zhàn)后嬰兒潮是從無到有的,所以會比較感恩、感性,現(xiàn)在碰到了全球暖化、經(jīng)濟不景氣等,自然會回想到當初很溫馨的成長過程,他們會有要找回當初精神的想望。
王偉忠表示,當初創(chuàng)作時并沒有想到這出劇會大賣,“光陰”之所以成功,包含天時、地利還有人和!澳阌袩崆,覺得這個戲可以歡愉自己,就能歡愉別人”。事后有人分析,認為懷舊風、溫暖風的故事是有共鳴的,“臺灣在藍綠斗爭,看看以前的人給人什么樣的溫暖、什么樣的團結(jié),友情、親情、愛情是如何單純等”。
一股清新的空氣蕩漾在“光陰”的整出劇中,許多觀眾在網(wǎng)絡留言表示,他們在《光陰的故事》里找到過去的回憶:熟悉的背景、不做作的對白、好聽的民歌、濃濃的人情味等。署名cathy的網(wǎng)友寫道:“聽到熟悉的民歌、冰果室及參加舞會的那一幕幕更讓我彷佛進入時光隧道,更加懷念那一段美好的時光,帶給我心靈很大的憾動,好久沒有那么有感覺的好戲了。”
臺灣電視制作環(huán)境越來越差,多數(shù)節(jié)目制作都很寒酸,“光陰”也不例外,在有限的制作費下,只能用比較“巧”的方式來完成,因此,該劇并沒有出外景,或四五十年代的大場面,但因為選角得當,劇本、演員之間的對白、情緒掌握得很好,才讓人耳目一新。王偉忠強調(diào),《光陰的故事》絕不是靠錢堆出來的。
“光陰”的場景全在眷村,當年小孩玩的迋仔標(一種有布袋戲主角做圖案的紙牌)、跳房子等游戲,全都搬上了屏幕,孩童會聚在一起玩,不像現(xiàn)在的小孩放學就到安親班、當鑰匙兒、玩計算機等,表現(xiàn)出完全不一樣的童趣。
整合營銷手法靈活
“光陰”的整合營銷非常成功,為了這出戲,中視整個集團包括中時、中天等集體總動員,一開始還是前《中國時報》發(fā)行人余建新所召開的會議,確定由旗下《工商時報》進行老企業(yè)追蹤報道、百年企業(yè)追蹤報道、征求老照片及中時副刊進行往事回憶等。其間中天還經(jīng)歷了江山易主,由余家轉(zhuǎn)手到旺旺集團蔡衍明。王偉忠坦言,整出戲的呈現(xiàn)還不是做得很精準,“因為大家都還在練兵”。
整出戲的營銷手法相當靈活。中視也在官方博客推出送海報活動,把向觀眾募集的四千多張老照片合成為劇中主角陳怡蓉和黃騰浩的海報,送給在博客留言的觀眾,一度一天就爆出五百多筆留言,造成網(wǎng)站“當機”,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光陰”雖廣獲好評,但也犯了時下連續(xù)劇的通病——拖戲。它一開始設定做四十集(八十小時),后來增加到五十二集,在四十集后漸有拖泥帶水感覺。王偉忠表示,他完全接受觀眾的批評,“拖戲是一定的”,碰到電視臺的要求,制作單位考慮雙方未來合作的可能性,不得不做這樣的“配合”。他不諱言,“總不能做所有事情都那么藝術(shù)性,他們提供平臺,給你機會,不給機會,你就沒戲唱了”。
近來跟《光陰的故事》一樣賣座的是舞臺劇《寶島一村》,兩出戲皆由王偉忠制作,都以眷村做背景,《寶島一村》更刻意凸顯眷村文化,從一個觀點來看臺灣和大時代的呼應,“還是在親情、友情、愛情里面找回臺灣當年最溫暖、最單純、最相濡以沫的東西”,讓觀眾進入劇院更直接去體會上一代、這一代、下一代之間的心情。
在臺灣,平均每七人就有一人跟眷村有關系。眷村是臺灣近代史一個重要的文化,“我不講就沒人講了”,王偉忠說,它就是臺灣的本土文化之一,是很特殊的一個現(xiàn)象!豆怅幍墓适隆酚T不能,準備演續(xù)集,但故事完全不一樣。王偉忠自信地表示﹕“《光陰的故事》這種懷舊風,我們已經(jīng)抓到方向,準備繼續(xù)做下去!
(摘編自香港《亞洲周刊》2009年第10期 作者:童清峰)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