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4日電 臺灣《經濟日報》14日刊出社論說,當臺灣經濟成長越來越依賴出口的同時,卻遇上區(qū)域經濟整合風潮的風起云涌,此期間由民進黨主政的臺灣自限于逢“大陸”必反的閉鎖政策,又不思突破邊緣化危機之道,面對產業(yè)西進大陸需求只是一味防堵,以致臺灣對外貿易條件日趨惡化,自主優(yōu)勢日益流失,經濟成長自然只能仰人鼻息。于是乎,導致臺灣“沉郁十年”的病灶再清楚不過;那么,解“沉郁十年”之藥,也是再清楚不過,而ECFA正是整個解藥的藥引。
文章摘編如下:
本報上周舉行“2010經濟投資前瞻論壇”,特別邀請到臺灣“中央研究院”兩位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和臺灣大學“臺大講座”教授管中閔,發(fā)表展望明年經濟情勢的專題演講。兩位財經大師分從兩岸洽簽中的經濟合作架構協(xié)議(ECFA)及“沉郁十年”的不同角度,提示臺灣明年經濟發(fā)展的應有作為;難得的是,一向各有觀點的經濟學家,在此一課題上出現(xiàn)了很大的交集,都強調了明年的關鍵性及轉機性,無論“政府”或民間都需認真思考、積極把握。
朱院士以實際數(shù)字說明區(qū)域經濟整合(RTA)對區(qū)域內經濟體帶來貿易創(chuàng)造效益,區(qū)域外經濟體則將面臨貿易移轉問題。以東盟十國市場為例,在韓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協(xié)議(FTA)生效前的2004至2006年間,臺灣對東盟貿易平均年成長率是20.1%,高于韓國的16.6%;但2007年6月生效后,臺灣在此市場的貿易成長率降為11.8%,韓國則急增到24%。臺灣地區(qū)與韓國因RTA而發(fā)生的貿易移轉現(xiàn)象,也發(fā)生在智利、新加坡等市場;類似的情況,也發(fā)生在臺灣地區(qū)與日本在海外市場的競逐上。這顯示,臺灣由于非經濟因素無法積極融入?yún)^(qū)域經濟整合,對經濟的傷害已經產生,而且在各方爭先恐后加入的骨牌效應下,貿易移轉帶來的傷害將愈來愈大。
管院士則指出,曾經在20世紀80年代平均經濟成長率達8.18%的臺灣,進入21世紀后經濟成長率平均只有3.62%,并在亞洲主要經濟體中敬陪末座,不只不如并稱四小龍的香港、新加坡及韓國,甚至不及烽火漫天的柬埔寨;此外,由于經濟成長結構日益向出口偏斜,臺灣經濟變得更易受世界景氣變動的影響,讓此一時期經濟波動加大,發(fā)展也更不穩(wěn)定。管院士將2000年以來的高波動、低成長情勢,稱為臺灣經濟史上的“沉郁十年”,真是既貼切又讓人心痛、可惜的形容。
再將兩人的研究對照,當臺灣經濟成長愈來愈依賴出口的同時,卻遇上區(qū)域經濟整合風潮的風起云涌,此期間由民進黨主政的臺灣自限于逢“大陸”必反的閉鎖政策,又不思突破邊緣化危機之道,面對產業(yè)西進大陸需求只是一味防堵,以致臺灣對外貿易條件日趨惡化,自主優(yōu)勢日益流失,經濟成長自然只能仰人鼻息。于是乎,導致臺灣“沉郁十年”的病灶再清楚不過;那么,解“沉郁十年”之藥,也是再清楚不過,而ECFA正是整個解藥的藥引。
誠如管院士所言,臺灣過于仰賴外需,會讓經濟成長更形困難,經濟成長結構必須調整;不過,調整不可能一步到位,突破臺灣外貿邊緣化的困境、進而以可持續(xù)的龐大市場發(fā)展品牌及關鍵技術,仍是基本的策略。在此情況下,兩岸簽署ECFA就提供了這樣一個臺灣破繭而出、鏈接全球的機會。然而,“政府”必須了解的是,ECFA只是藥引,絕非解藥;重點是如何簽、簽了之后的臺灣經濟發(fā)展定位及作法,這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