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與原住民間的溫情故事: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重現(xiàn)“隱秘歷史”
中新網(wǎng)5月20日電 最近,一場名為《我們的故事:澳大利亞的原住民華人》(Our Story:Aboriginal-Chinese People in Australia)的展覽正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展出。而這背后記錄著一批澳大利亞原住民探索自我華人身份的故事。

據(jù)澳大利亞“塔州華人網(wǎng)”報道,1989年,29歲的中國藝術家周小平正在環(huán)游澳大利亞,以探索當?shù)氐脑∶裎幕?。在抵達海濱度假勝地布魯姆之前,他已探訪過沙漠小鎮(zhèn)愛麗絲泉(Alice Springs)和熱帶地區(qū)阿納姆地(Arnhem Land)。當置身于這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中時,周小平驚訝地發(fā)現(xiàn)了一段與中國有關的故事。
“我遇到了原住民詞曲作者吉米·奇(Jimmy Chi),”周小平回憶道,“吉米讓我用中文說點什么,他想聽聽中文的發(fā)音。隨后他告訴我,他的父親詹姆斯·約瑟夫·米內(nèi)羅·奇(James Joseph Minero Chi),是一位約1870年來到澳大利亞的中國淘金者的兒子?!?/p>
這段對話激發(fā)了周小平對原住民與華人歷史、文化及社群長達數(shù)十年的興趣,而這些故事在澳大利亞和中國都長期鮮為人知。
周小平對原住民文化及吉米·奇的家族歷史很好奇,以至于在那次旅行后不久,他就從安徽合肥搬到了澳大利亞。
多年來,他對原住民與華人關系的研究,最終凝結成了《我們的故事:澳大利亞的原住民華人》展覽以及同名書籍。2026年,該展覽將在中國多個場館巡展。展覽融合了當代藝術作品、檔案照片與記錄,以及周小平對原住民華人的視頻訪談,講述兩個群體在過去與當下的關聯(lián)。
此外,展覽還展出了七位原住民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包括湯普森(Christian Thompson)。數(shù)年來,他一直通過一系列自拍照強調自己的澳大利亞原住民、歐洲與華人血統(tǒng)。
詹娜·李(Jenna Lee)也花了多年時間追溯自己的家族史,她的曾曾祖父是19世紀末移居澳大利亞的華人。李的創(chuàng)作媒介多元,但常以非傳統(tǒng)材料制作“迪利袋(dillybags,原住民傳統(tǒng)草編袋)”。展覽中她的裝置作品《點亮:故事》(To Light Up:Stories)選用白米、紅米和宣紙制成迪利袋,內(nèi)部點燈后宛如中國燈籠。
參展的其他藝術家中,有些直到近年才開始探索自己的華人身份。
澳大利亞最知名的原住民藝術家之一阿基(Vernon Ah Kee)表示,在他成長的昆士蘭州東北部,種族主義讓他數(shù)十年來不敢探尋自己的華人血統(tǒng)?!拔也皇遣幌氤蔀槿A裔,而是感覺不能成為華裔?!卑⒒f。
這些藝術家來自澳大利亞各地,年齡不同、創(chuàng)作媒介各異,但多件作品融入了中國龍與原住民彩虹蛇的形象(或兩者兼具),呼應兩種文化相似的神話傳說;另一些作品則提及中式飲食等。
周小平欣慰于這些作品講述了原住民華人生活的多元故事,但他坦言,這場展覽只是更大計劃的一部分。研究期間,他采訪了100多名原住民華人,其中許多訪談內(nèi)容在展覽中播放,并收錄于書中。
這些故事揭示,中澳之間的移民并非單向流動,“當展覽巡展至中國時,我想帶一些受訪人同行。他們可能在中國仍有親屬,我希望幫助這些家庭尋親?!敝苄∑奖硎?,這會是個挑戰(zhàn),但他希望至少能幫這些家庭找到失散親人的一些線索。因此,這個項目既是展覽,也是一項社會使命。
“我與原住民共事超過30年,”周小平說。他曾與原住民家庭共同生活,學習靠土地為生的技能,研究他們的藝術與文化,“從一開始我就在想:我能給他們帶來什么?這個項目就是我的答案——讓人們知曉這段歷史?!?完)


華人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21日 10:35:15
- 2025年07月19日 12:43:34
- 2025年07月17日 10:50:22
- 2025年07月15日 14:15:13
- 2025年07月13日 09: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