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系。)
學自然科學的李遠哲,其學術思考邏輯理應循假設、具體實驗到推論,進而形成意見,有其脈絡可循。但當紅衫軍倒扁滿月二度圍城、藍綠對立到顛峰的此刻,世道人心亟須有人出面敲響“暮鼓晨鐘”之時,很遺憾的,該他說真話的時候,他講得含糊;而不該他說話的時候,他卻偏說得清楚。
十二年前,李遠哲戴著諾貝爾化學獎的桂冠返臺,并在兩千年“總統(tǒng)大選”,喊出“要向上提升,不要向下沉淪”的口號,促成政黨輪替,也讓陳水扁當了六年多的“總統(tǒng)”。
曾被視為“社會良心”的他,如今于卸任前夕,似已不再是象征某種純粹力量的普普符號,也不再是代表理想主義的圖騰。政治,讓李遠哲的光環(huán),日漸式微與黯淡。政治,也若干程度讓李遠哲“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即使有近六成的民眾認為阿扁貪腐,李遠哲也舍不得批評,難怪有人說,阿扁是被他寵壞了。
相對于對阿扁的寵愛,李遠哲寧可多苛責媒體。他昨天在專訪中,仍不假辭色的直言“我不喜歡媒體”,坦言他對媒體的失望,并指媒體對他及家人的傷害。他對民進黨一直懷抱期望,對所做的事“教改”、“九二一民間重建”、“兩岸跨黨派”小組也無愧于心,對提升“中研院”的學術地位更有信心。不過,介入學術外的工作,也使他的學術盾牌蒙上色彩。
去年此時,李遠哲這個支撐民進黨“向上提升”的力量,直言對民進黨有點失望,并為“教改”向人民道歉。今年此時,當人民期待他為日漸沉淪的“執(zhí)政黨”再施以政治鞭笞,以醍醐灌“執(zhí)政黨”之頂,他反而退卻說,“社會的進步不是靠幾個人講句話可以做到的”。李遠哲在“中研院”全身而退,但在臺灣的政治場域,已傷痕累累。 (摘自臺灣《聯合報》;作者:李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