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記者問某編纂委員會一位負責人:已經(jīng)啟動的某纂修工程經(jīng)費到位后,怎樣管理和支配、誰來監(jiān)督經(jīng)費的使用?這位負責人回答:“更多的是講自覺,我們這群人還沒有學會腐敗!
腐敗還需要學習嗎?恐怕不一定。
有人說,人到了一定位置以后,有些毛病也就自然而然克服了。這話只說對了一半,還應該加上一句:“新的毛病又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隨著手中擁有的權力、可支配的公共資源的增多,腐敗的“資本”也越來越大。所謂的“資本大”,無非是因為權力大了,用各種手段來“公關”的人就多,面對的各類誘惑也多,最終是否會腐敗,一看自己能不能經(jīng)得起誘惑,二看有沒有有效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機制。往白里說,權力在手的人,如果思想防線不堅固、又沒有有效的辦法能“看”住他,想腐敗輕而易舉,這和“學”不“學”沒有關系。
前車之鑒,還真有現(xiàn)成的。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財務局經(jīng)費管理處會計卞中貪污挪用公款2億多元一案剛剛審結。按規(guī)定,主管部門應對財務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實行有效管理與監(jiān)督,但一個作案手段并不高明的小會計卻能一夜暴富,滑向犯罪的深淵,說明基金會的財務管理和基金審批與監(jiān)管環(huán)節(jié)都存在嚴重漏洞。檢察機關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卞中貪污挪用公款,大多采用“提現(xiàn)”的方式,把本該撥給科研單位的錢,通過做假賬“掉包”給多家私人企業(yè)使用,再從企業(yè)提取現(xiàn)金“回報”。讓人吃驚的是,該基金會會計部門賬目極其混亂,在卞挪用公款的8年間,主管部門竟沒有很好地查過一次賬。這說明,發(fā)生這么嚴重的問題,原因不在于卞“學”會了腐敗,而是根本沒有預防腐敗的辦法。
腐敗可以不用“學”,如何防治腐敗卻是需要學習的。
香港的做法,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靠機制預防腐敗的重要性。香港廉政公署專門設有一個防止貪污處,該處的一個重要職能是“審查政府部門及公共機構的工作慣例及程序,以便揭發(fā)貪污行為,并設法改正可能導致貪污的工作方法或程序;向政府或公共機構首長建議,在配合該機構有效執(zhí)行職責的情形下,更改有必要修改的慣例和程序,減少引致貪污的機會。應任何人之請求,協(xié)助及指導如何消除貪污行為”。廉政公署反貪污,成效卓著,全球矚目,特別是它從審查并修改工作慣例和程序入手,減少引致貪污機會的做法,值得借鑒。
“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時有余”。反過來講,什么時候真要是連腐敗都需要去“學”,那至少表明我們的反腐機制健全了、法制也完備了,整個社會對付腐敗的本事大大長進了。而這正是人們所期待的。
(稿件來源:《人民日報》,作者:斯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