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蘇州八月九日電(記者韓勝寶、倪敏毓)美籍華人翁以煊,一九九九年駕“信天翁”號帆船,完成了歷時三年半的環(huán)球航行壯舉,途經(jīng)四大洲,三大洋,成功穿越了“五大角”,訪問了二十六個國家,行程三萬多海里,成為創(chuàng)造華人環(huán)球航海新記錄的“第一人”。
五年后的八月八日,他又從鄭和七下西洋起錨地太倉駕“鳳凰號”揚帆起航,單桅帆船挑戰(zhàn)鄭和下西洋航跡。記者在翁以煊啟航前對這位航海人作了專訪。
“知識航海屬于中國”
翁以煊是個雙目炯炯,皮膚黝黑,身體結(jié)實的中年男士。從他那雙被海水洗滌,被烈日灼烤的腳腕上,相信他的“漁民”身份不會受到任何質(zhì)疑。然而,他卻是一位曾在美國硅谷從事多年計算機軟件開發(fā)的專家。問及翁先生怎么想到去航海的,他告訴記者,開始時只是出于鍛煉身體,消除腦力疲勞而從事帆船運動。后來,在航海中面對變幻莫測的大海,感到了大海的無窮魅力,再也無法抗拒來自大海深處那最原始、最純真的蔚藍色。
翁以煊說,其實真正的航海都是知識航海,都應該由知識人去做。海上不測因素很多,跟海打交道的人,當然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誰愿意用生命作代價與大海叫板?不善言辭的翁以煊,只要與他談海,談鄭和,他的話就多,而且極富哲理。他認為,由鄭和開啟的科學航海屬于中國,他希望更多的中國人探索海洋,續(xù)寫鄭和航海新的華章。
“和全世界華人共享大海”
翁以煊是個航海人,面對大海,他的“海”語言可以“滔滔不絕”。在鄭和塑像前,翁以煊說,航海是艱苦也是很危險的事,但航海讓我享受到了一種貼近自然,回歸自然的愉悅,讓我享受到了真實的生活。他覺得自己見過美麗的海上風光,但苦于無人共享,所以很有幸找到鳳凰衛(wèi)視這樣的媒體,通過鏡頭向世人展現(xiàn)遼闊的海洋世界,把有關環(huán)球航海的更多東西和全世界華人共享。
那艘已被命名“鳳凰號”的帆船,自與“鳳凰”沾邊后,身價陡升。白色的帆船上安裝著GPS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實時航線追蹤系統(tǒng)、衛(wèi)星電視直播系統(tǒng)、電視拍攝計算機編輯系統(tǒng)和衛(wèi)星上網(wǎng)。翁以煊自豪地說,此次和鳳凰衛(wèi)視一起重新展開一次下西洋之旅,體現(xiàn)了六百年后的華人已經(jīng)找回那種面對海洋的胸懷和氣度。
“鳳凰號船長任重道遠”
此次“鳳凰號”下西洋活動,對翁以煊來說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再是“個人行為”了,將只憑一葉孤帆走完長達八個月的海路,被稱為鳳凰衛(wèi)視一次海洋版的電視行動之旅,也是鄭和下西洋路線的首次完整再現(xiàn)。為配合這次活動,鳳凰衛(wèi)視為翁以煊選派了兩名“船員”,一名是資深記者鄭浩,另一名是年輕攝影師黃睿。
翁以煊說,我這個“鳳凰號”船長任重道遠,出海后不僅要駕馭帆船,確保安全,還要照顧好兩位新航海人,考慮到他們的身體健康,得提高做飯的手藝,最好還學上幾招防病治病的功夫。說罷,他與鄭浩在鄭和航線圖上找到了“鳳凰號”下西洋的起迄位置,一個按著太倉,一個按著肯尼亞,倆人會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