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國防學院位于首都伊斯蘭堡西郊馬格拉山腳下,是巴國最高軍事學府。筆者作為留學生被派往巴國防學院學習,從而對該院和巴軍人有所觀察。
巴軍官最向往的學院
國防學院的國防系主要培訓巴軍準將以上高級軍官。學員畢業(yè)時被授予國防戰(zhàn)略研究專業(yè)碩士學位。巴軍規(guī)定,少將以上軍官必須經(jīng)過該校國防系學習,巴現(xiàn)任總統(tǒng)穆沙拉夫、參聯(lián)會主席、許多前陸軍參謀長等都是該院畢業(yè)生。
畢業(yè)生中的精英將擔任一年學院教官。軍官在學院的任教經(jīng)歷是晉升將軍的有利條件,因而國防學院教官成為在裝甲部隊和軍種部主官之后巴軍官最向往的職位。文職教官也都被委以重任。筆者的論文導師阿詩瑪女士就被任命為巴駐黎巴嫩大使。
獨具特色的“危機管理演習”教學
在巴國防學院上學,筆者感觸最深的也是其最具特色的教學方式便是每年舉行兩次的危機管理演習。演習中,每個學員均被指定為政府決策層領導人、駐外國或聯(lián)合國外交代表等,根據(jù)教官給出的危機想定,運用所學知識,制定危機處理指導原則和應對措施。在持續(xù)5天演習的最后1天,巴海軍參謀長和外交部長到場聽取演習匯報,并當場提問,最后由教官為每個學員的表現(xiàn)作出評定。大家都感到緊張、刺激,同時獲益匪淺。
帶著家人與“保姆”來上學
巴軍官入院學習都要舉家搬遷:子女進軍隊子弟學校,家屬則操持家務。巴“軍嫂”很少兩地分居,筆者的巴軍同學都是攜家眷上學!败娚眰兒芏喽际苓^教育,在文盲占人口2/3的巴基斯坦可是令人羨慕的。在社交活動中和外出見學時,軍人允許帶家屬。出于穆斯林習俗,在各種迎送場合男女不行握手禮,活動也是分開的。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我們到曾任駐華空軍武官的同學亞辛準將家中做客時,一進門,準將夫人主動同我們握手。亞辛在一旁說:“這是因為又見到中國朋友的緣故!
剛到學院時,隨處可見穿白色長褂(巴百姓服裝)的男子,筆者一問才知他們不是老百姓,而是“男保姆”———領軍餉的勤務兵。我班的所有巴軍官以及負責行政的中尉軍官每人都有“男保姆”。據(jù)說這是英印殖民軍留下來的傳統(tǒng)!澳斜D贰眰兺ǔkS軍官調動,日常工作就是做飯、打掃衛(wèi)生、照看孩子、開車接送全家人……老資歷的軍官家里甚至有3個“男保姆”:一個掃地,一個開車,一個下廚房。
巴基斯坦軍人的中國情結
巴基斯坦人對中國文化也是情有獨鐘。筆者在卡亞尼準將家里做客,看到屋里墻上掛著中國迎春字畫,但他并不知道上面中文字的含義。在筆者即將離開巴基斯坦回國時,巴某軍軍長送給筆者一份包裝精美的紀念品。筆者打開一看,是一對中國白色花瓶,一個印著“情”字,一個印著“緣”字,原來是中國“舶來品”。
畢業(yè)典禮那天,巴總統(tǒng)穆沙拉夫在總統(tǒng)府會見國防學院國防系全體學員。休息廳里,穆沙拉夫在院長陪同下向我走來。院長賈維德將我介紹給穆沙拉夫總統(tǒng):“中國學員萬偉上校!蹦律忱蚩偨y(tǒng)聽后非常高興并將我拉到身旁,與他一起合影。在巴基斯坦,流傳著一句婦孺皆知的話:“中巴友誼比山高,比海深!”
(來源:中國國防報,作者:萬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