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宮位于張家口市區(qū)西北3.5公里的臥云山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其四周榆柳環(huán)合,松青柏翠,草木繁茂,因此也稱為森林公園。
水母宮背后的臥云山,山勢巍峨,樹木蘢蔥,山頭白云繚繞,一派肅靜幽靜。山下有一泉水出石洞而奔涌,水流清澈甘美,終年不涸,被稱之為"大水泉"。水母宮就建在"大水泉"之上。
相傳水母娘娘路經臥云山,干渴思飲,四顧無水,便指地為泉,山巖遂裂隙,泉水泊泊而出,至今不斷。為感念水母娘娘賜泉之恩便集資跨泉修建了水母宮。
水母宮依山就勢,碧瓦朱門連結牌坊,繞院而行。宮下幽深的隧洞,泉水淙淙,緩緩流入十多個洗皮,飛檐翹角,雕梁畫棟。宮前為青磚牌坊,上書"水母宮"三個金色大字,兩側"有求""必應",鏤空的花墻,宛如錦帶,池中。宮前朱檐懸匾,"風調雨順"、"有求必應"、"保我赤子",筆力遒勁,氣勢如虹。
宮內,除水母娘娘和侍女塑像外,兩側大型壁畫《出入回宮圖》把諸多天神出宮施雨的繁忙景象和雨后回宮的人疲馬乏,描畫得淋漓盡致。其創(chuàng)作內容從開天辟地、三皇五帝、歷代名人軼事到神話故事,無所不有。其中《昭君出塞》、《文姬歸漢》更表達了當時蒙漢友好、貿易往來的熱鬧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