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現在大時代已經變了,文壇不可能再出現當年那樣集體登場的輝煌
★文/戴婧婷
在8月14日結束的上海書展上,《兄弟》名列上海各大出版社訂貨量榜首。書展期間,余華舉行了三場簽售會,每一場都長達2個多小時,讓余華體驗了簽名簽到手軟的明星感覺。據悉,在9天的書展中,《兄弟》銷售了將近6000本,是近年來小說類圖書單本銷量的第一名。
純文學仍有看頭?
《兄弟》的責任編輯、上海文藝出版社劉邑吶告訴記者,《兄弟》的首印數是20萬冊,自7月底出版以來,已經加印了5萬冊,仍然供不應求,目前打算再次加印10萬冊。
在純文學領域,這個數字在近幾年只有搭上了電影順風車的《手機》可以媲美。在《兄弟》大賣帶動下,甚至連《活著》、《許三觀賣血記》都收到大量訂單。對于這一熱銷局面,劉邑吶并不感到意外,“余華的作品已經積累了相當的讀者群!
純文學衰落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余華卻在同輩作家中一枝獨秀,從主宰了小說書市的“70后”、“80后”中突圍而出。劉邑吶認為這是因為余華的書比較特殊,同時具備文學性和可讀性,“在純文學創(chuàng)作者中,余華把這兩點結合得最好”。劉說。
盡管有人將余華的走紅歸結為特例,但《兄弟》的火爆讓業(yè)內人士看到純文學也許仍存在一個頗為可觀的市場。2005年的全國書市上,王蒙的《不成樣子的懷念》、賈平凹的《秦腔》以及阿來的《空山》受到訂貨商青睞。莫言、池莉、蘇童等這批作家早期的代表作由出版社重新結集出版,仍達到幾萬冊銷量。據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胡玉萍介紹,去年5月推出的《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說叢書》和今年2月推出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全集(前五屆)》都屬于舊書新版,初版1~2萬套,現在重版,情況好得讓人驚訝。
事實上,純文學作品很難成為紅極一時的暢銷書,但完全可憑借口碑的積累成為長銷書!栋茁乖烦醢鎯H14000多冊,經過數次再版到2002年印數已突破百萬冊。已出版十年的《許三觀賣血記》僅去年就賣了7萬多冊,比一些作家的新書銷量還高。
中年作家集體告別輝煌
“拿到《兄弟》稿子的時候我們總算松了一口氣!眲⒁貐雀嬖V記者。十年來余華的小說創(chuàng)作并不順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寫作瓶頸,十年沉寂,一度引起江郎才盡的猜測。余華的經歷或許是那一代作家的突出代表 在走過了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輝煌之后,這批作家已大不如從前。
告別了全民文學時代,繁榮的影視業(yè)對作家具有了更大的誘惑。蘇童最近策劃了電視劇《派克式左輪》,畢飛宇為賈樟柯操刀改編《刺青時代》,徐星則拍起了紀錄片。朱文如今手握多個電影獎,早從作家成為影壇新勢力的代表。劉恒自編自導了電視劇《少年天子》,就連筆耕不輟專注于文學創(chuàng)作的劉震云今年也掛上了太合影視投資公司總經理的頭銜。
而繼續(xù)堅持寫作的作家在不同程度上進入了減產調整期。格非的情況與余華幾乎完全一樣,也是十年沒出新作,去年推出的《人面桃花》歷經幾次擱淺才斷斷續(xù)續(xù)完成。陳染、蘇童都以隨筆和短篇小說為主,陳染更是坦言“歲數越大,想說的話越少”。池莉、王安憶、賈平凹、莫言等人雖然持續(xù)推出新作,但大部分反響并不熱烈,《豐乳肥臀》、《有了快感你就喊》的書名甚至招來了非議。雖然這些作家在文壇的地位依舊不可動搖,可關于他們才思衰竭的擔憂也因為近年來文學界始終缺乏具有分量的小說力作而日益高漲。
對于這種局面,業(yè)內人士大多認為要求作家保持恒久的最佳狀態(tài)并不現實,這些作家早年的積累消耗得差不多了!斑@些成名作家如今面臨著太多外部環(huán)境的干擾,各種文化乃至商業(yè)活動分散了他們的精力!眲⒁貐确治觥M醢矐、韓少功等作家還擔任了官職,處理政務更需耗費不少精力。
“長篇小說寫作,如果一個月不寫,往往需要兩個月才能恢復!背D昱c作家們保持聯(lián)系的胡玉萍認為他們到了中年,總希望能寫出扛鼎之作,追求自我突破,這也增加了寫作的難度。
純文學創(chuàng)作的斷層隱憂
《收獲》雜志的副主編程永新認為盡管文學狂熱的時代過去了,但純文學仍然存在廣泛的讀者群。而這些讀者群的期待仍集中在余華這一代作家身上。70后、80后們在圖書市場的風生水起并沒有帶來純文學領域的改朝換代。“其實我也做過好幾次嘗試,想捧出一兩位純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人,但最終還是放棄了!焙衿际譄o奈地表示。她努力想了很久,也說不出這幾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人。
最明顯的事實是這批中年作家的作品始終是影視業(yè)搶購版權的焦點,王安憶的《長恨歌》、《米尼》、《我愛比爾》、蘇童的《婦女生活》、《刺青時代》、方方的《行為藝術》、《桃花燦爛》、莫言的《白狗秋千架》等等都已經被影視改編。
不過,程永新認為,從文學界內部反應來看,純文學小說創(chuàng)作并不存在真正斷層的問題,“70后作家中魏微(《情感一種》)、朱文穎(《迷花園》)、金仁順(《愛情冷氣流》)都不錯。而1983年出生的笛安20歲不到時的中篇小說《姐姐的叢林》就被我們《收獲》以頭條刊出,去年的長篇專號又選了她的《告別天堂》,是相當有藝術水準的青春寫作!钡@些名字對于讀者來說比較陌生,對他們的上一輩作家完全無法構成沖擊。“現在不可能靠幾個文學期刊或獎項就能捧出一批作家,必須依靠出版界,而出版商很難冒風險力捧幾個純文學創(chuàng)作的新人!背逃佬抡f。
1987年,《收獲》雜志6月號集中發(fā)表了王朔、格非、蘇童、余華等作家的作品,由此捧出至今仍是文壇中堅力量的一代作家。程永新就是當時的編輯!艾F在大時代已經變了,一代新人換舊人是大勢所趨,但不可能再出現那樣集體登場的輝煌!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