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起居禮儀從建房擇基、落成到日常生活都有許多禮俗和禁忌。
修房建屋,對任何家庭來講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從選址擇基到修建搬遷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極為重視。整個建房過程中較大的儀式有六項,即選址儀式、奠基儀式、立柱儀式、封頂儀式、竣工儀式和喬遷儀式等。
藏族修房時選址擇基需請喇嘛打卦卜算,以確定房屋的最佳方位和開工時間,這個儀式稱為“薩都”或“土達序”。房屋的基址和朝向甚為講究。地基選好后,擇吉日舉行“薩各多洛”的破土儀式,一些地方將破土儀式和奠基儀式合二為一。屆時,需請喇嘛到現(xiàn)場誦經做法事,在宅基地前擺“五谷斗”,設祭臺,置供品,燃放桑煙,向土地神和龍神贖地基為己用,并祈求人畜安康,風調雨順。開挖第一鍬土的人必須要屬相相合,如果家人中無合適之人,則請一父母雙全、家境富裕且五官端正的小男孩挖第一鍬土,然后家人在房基的四個角落象征性地挖土,破土儀式即結束。
正式開工儀式稱為“粗敦”,修房的主家要向修房工匠和參加儀式的鄉(xiāng)鄰獻哈達、敬青稞酒,并在離地基不遠的顯眼處樹立一根帶杈木棍,上掛“經幡”(有人稱為“九宮八卦圖”),其作用是阻止人的閑言和過分溢美之辭。在藏族人看來,人言可畏,嫉妒和責難之辭固然不好,但過分的贊揚與羨慕也絕非好事,它們會引來相反的效果,因而插掛此“幡”乃是阻擋“米卡”(人言),以確保房屋的牢固和主家的幸福。如果是修建大型宅院,主人還要請喇嘛主持開工儀式,在房基的四角埋“薩居崩巴”(地氣寶瓶),寶瓶(罐)呈紅色,內裝青稞、小麥等五種糧食和五色綢緞,有條件的人家還要放一些寶石在里面。埋寶瓶(罐)的目的是為房基永固。在昌都等地,房屋挖好基腳后,要用熊爪或羚羊角在房基四周挖幾下,認為這樣能使地基牢固。
在房屋建造至一半,即將上梁立柱時,要舉行“帕敦”儀式。立柱那天,全體親戚到場,參加儀式。在立柱前,將茶葉、小麥、青稞、大米等糧食和珠寶(視家庭經濟條件決定是否放置和放多少)等放入一個小袋中,置放于立柱的石頭下,然后安放立柱。在立柱與橫梁的結合部壓放五色彩布,在橫梁上面放一些小麥粒。柱底下放置糧食和寶物同埋“寶瓶”的作用一樣是希求房屋永固,置放五色彩布是象征吉祥,人們向主家祝賀,并給每根立柱拴掛哈達。這天,主家要準備豐盛的飯菜酒肉犒勞建房工匠,并付給一定的酬勞。
封頂儀式稱為“拖羌”,有時同竣工儀式一道進行。當房屋快竣工時,留出一小塊屋頂不填土,舉行封頂儀式。屆時,親戚朋友都來主家,象征性地填土,表示參加了房屋的修建。來客均要帶茶和酒等禮物,給主人獻哈達,向主人祝賀新房落成。當日,主家準備豐盛的酒飯,在新屋主室內安置座位,請工匠師傅入座,向他們敬“三口一杯”酒,敬獻哈達,并給每位參加建房的人分送酬金和禮物,感謝他們的艱苦勞動。來賓也向工匠們敬酒獻哈達,還向每根立柱獻哈達。人們盡情享用酒飯,分享新屋落成的歡樂。
喬遷儀式稱作“康蘇”。新屋落成后,何時搬遷必須請喇嘛擇算。當搬家的吉日選出后,人們在正式搬家的前一日或當日早晨(各地習俗略有不同),主家?guī)弦淮<S(牛糞很有講究,必須是牛上一年拉下的經過一個夏天雨淋日曬后變白的,還必須保持完好無損的形狀。拉薩人可以到小昭寺旁買到,農村人多是自己去山上撿拾。每一袋牛糞內裝五至八塊)一桶水、一個裝有茶、鹽、堿等物的舂缽(sgo-ting)和一張大成就者湯東吉波像(有的是帶一張“九宮八卦圖”)去新屋,還要將“五谷斗”先搬過去,這些物品上都要拴掛哈達,以示吉祥。這之后才正式搬家具什物。日喀則一帶在遷新居時,按擇算的時間,家人帶一袋牛糞,背一桶水、五谷斗、鐵皮火爐、一壺酥油茶和青稞酒去新屋(每一物件上均系哈達),在屋頂上拴掛“烏覺”(經幡),安放“拉朵嘎波”(白神石)。安放白石的習俗在農村較普遍。
搬進新屋后,要盡快搞“套卜參”儀式,這是一個祭祀灶神的儀式。由家中長者給火灶獻哈達,將哈達拴系于火爐、水缸上,還要給佛像敬獻哈達。
待新屋安頓妥當之后,根據(jù)主家的經濟條件擇吉日舉行“康蘇”儀式。拉薩地區(qū)的“康蘇”儀式一般舉行3天,日喀則一帶多是舉行5天。舉行儀式時主家需準備大量的酒、肉和各種食物,需提前通知好友親朋。
拉薩地區(qū)的“康蘇”儀式第一天的活動稱之為“顛遮”(rten-vbrel,意為“祝賀”),第二天活動稱作“土卓當”(thugs-spro-btang,意為“歡慶”),第三天的活動叫“卓桑”(grol-bsang,意為“結束時煨!)?腿藖韰⒓討c賀儀式,過去多帶酒、肉等禮物,現(xiàn)在人們多送禮金。來時,過去首先給新屋的佛龕、梁柱、水缸獻哈達后再給主人獻哈達,現(xiàn)在主要給新屋的主人獻哈達。敬獻哈達時,說一些恭喜的祝福的話,向主人祝賀道喜。主人準備豐盛的酒肉菜肴供客人享用,人們跳舞、唱歌、打藏牌、擲骰子、打麻將(現(xiàn)在時興的娛樂形式),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參加各種娛樂活動。第三日則在太陽未落山之前舉行“卓!眱x式,之后整個慶;顒颖憬Y束。
“卓!眱x式很有特點。舉行時,在室外的庭院內或空地上用白粉劃一道大圓圈,圈內繪各種吉祥圖案,正中安放五谷斗、桑煙缽(也可將柏枝艾葉堆放于地上)和酒壇。客人們圍成圓圈,主人給每位客人獻哈達,敬“切瑪”,每位客人都抓一些糌粑粉在手上。這時,點燃桑煙,由一人在前領舞,唱高亢的藏戲(此人系專門請的領唱人),眾人尾隨其后翩翩起舞。領唱者一陣高亢激越的藏戲后,大聲呼“索,索,吉吉索索”,眾人齊聲和合道:“拉杰羅”,反復三次。眾人每呼一次,便舉手拋撒一次糌粑粉,最后一聲呼喊時將糌粑粉全部撒向空中,人們的頭上、身上和地上白茫茫的一片,氣氛達到高潮,儀式也就此結束。
如今,藏族的居住習俗正悄然發(fā)生著變化,人們的居住條件大為改善。人們新蓋房屋使用的建材已大為豐富,鋼筋水泥等現(xiàn)代建材在建房中已廣為使用,過去矮小的門窗現(xiàn)在已多變成寬大明亮的落地玻璃窗,過去只有貴族、莊園主們才能住的高大華麗的樓房,現(xiàn)在許多普通農民、甚至過去一無所有的“朗生”都已住上。
日喀則江孜縣江熱鄉(xiāng)的班覺倫布村村民居住條件的變化是西藏農村民居變化的一個縮影。這個村在民主改革前屬領主帕拉家族統(tǒng)治,村民80%屬于“朗生”,住的是低矮昏暗的房屋,有的以牛圈馬棚為“家”。而今天,班村的新房林立,“所有這些藏式新房,墻基用石砌,土石圍墻,木頭作柱,上架斗拱屋梁,再架椽木于上,覆以泥土,構造結實;居住的房屋向陽處均有落地玻璃窗戶,采光面廣;有的房屋裝修華麗,柱頭房梁繪有圖畫,四壁刷有涂料,美觀整潔;外院另建牛圈草棚,結構比較合理;家家有庭院,有的庭院內種有樹木花草。如今‘朗生’們的住房與昔日的莊園樓并肩聳立,使原來以規(guī)模龐大、富麗豪華而著稱的江孜三大貴族之一的帕拉莊園遜色許多!(《西藏家庭四十年變遷——西藏百戶家庭調查報告》第212頁)
至于城鎮(zhèn)居民,其住房改善的程度更為顯著。單位職工多分有公寓樓房,許多人還建有寬大、華麗的“退休房”,普通居民大都建有不同規(guī)格的新房。這些新建房屋,既有著現(xiàn)代化的室內設施,如各種電器、液化氣及許多現(xiàn)代新潮家具和物品,又保持著藏族民居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特別是平頂和各種裝飾。藏族民居文化在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互影響和撞擊中煥發(fā)出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