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匆^看“奧斯卡”頒獎儀式,我們想要看到些什么?
不錯,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電影評獎儀式上,美國電影科學和藝術學院以最隆重和最豪華的方式,向在過去一年中做出杰出成績的影壇工作者和演職人員頒發(fā)榮譽獎勵,并使用所有溢美的詞句,如“傳奇人物”、“載入史冊”、“新的里程碑”等來贊美他們的成功。
而在這個畢竟是“真人秀”的儀式上,觀眾所看到的還有更加寬廣的一面,那就是演藝界人士在擺脫了劇本的束縛和在大喜大悲狀態(tài)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真實面貌。這些隱藏在衣香鬢影下的現(xiàn)場“表演”,有時讓人驚嘆,有時讓人厭倦,有時讓人瞠目結舌,卻往往又是整個儀式上最讓人難以忘懷的片斷。
回想一下,影后雪兒那一身全鏤空透明的禮服,安吉麗娜·朱麗在領獎時大談對親兄弟的“愛”。阿德利安·布羅蒂對頒獎黑人女星哈利·貝瑞幾近瘋狂的深吻,既出乎人們的意外,也收到了驚人“觀賞”效果。
2005年,年輕的主持人克里斯·洛克曾拿裘德·洛“開涮”:“怎么每個影片里都看到他呀!苯Y果引起了演員們尤其是男星們的普遍反感,并當場受到影帝西恩·潘的反詰:“請原諒我沒有幽默感……裘德·洛是我們中最佳的演員之一。”這大概是奧斯卡史上最尖銳的唇槍舌劍了。
雖然在頒獎儀式上不禁止政治話題,并普遍認為每個受獎人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可是1978年,瓦耐薩·萊德格拉夫滔滔不絕地宣稱對某個國家政治組織的講話還是太過分了些。難怪后來有人說,領獎不是讓你做宣傳的,你該說聲“謝謝”就下臺才對。
不管場合嚴肅還是熱烈,意大利明星羅伯多·貝尼尼就是貝尼尼。
1992年宣布他獲獎的話音未落,他已經(jīng)狂呼大笑,自己鼓著掌跳上了椅背。然后他跨過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的頭頂,再跨過湯姆·漢克斯的頭頂,一躍到臺上,極盡喜劇演員夸張之能事。
1973年,大牌明星馬龍·白蘭度拒絕領獎,卻請了一位不入流的女演員在臺上語無倫次地講了一通。不僅她得了“倒彩”,也掃了全場人的興,攪得后來的頒獎也變得寡淡無味了。
還有1937年,福蘭克·卡普拉聽到自己的名字就急不可待地去領獎,可是到了臺上才知道中獎人和他同名,不同姓———福蘭克·羅伊德。幸虧那一年尚未有電視直播,不然他這個丑可丟大了。
不是說所有的觀禮人都等待著“八卦”新聞,但是這些意外的插曲,確實給了奧斯卡千篇一律的沉悶場面些許變化。(北京晚報 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