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現(xiàn)在,反主流文化、反精英文化的紀錄片是比較叫座的?
賈樟柯:實際上反“主流文化”的影片還是太少了,現(xiàn)在你會發(fā)現(xiàn),更年輕一代的人,他們對于主流的認同會比我們那時候強很多,他們的反叛性在喪失。
從文化上能看出來,80年代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地喜歡非主流的文化,比如說朦朧詩和搖滾樂。跟主流意識有距離的文化,天然的受到了追捧,因為年輕人跟社會有一種天然的緊張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會帶來社會的進步。
現(xiàn)在看來,這種意識和文化是太少了,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基本上認同電視所制造的那個價值觀念。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我們當年上學(xué)的時候,至少是把電影當作一種藝術(shù),是很嚴肅看待的。最近我聽到,更年輕的小孩,他們的說法是“別跟我談藝術(shù)”。就好像是羞于談藝術(shù),他們會大談票房,最后他做的東西也許也會完全沒有票房,但他會認同這種主流的觀念,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感嘆非主流太多,而是太少了。
“輕易不要去點燃一個人的理想”
中國新聞周刊:我注意到,在拍《站臺》的時候,你的表弟韓三明出演,《三峽好人》的主角就是他,之前的《世界》里也有他,為什么要找他參與你的電影?
賈樟柯:他是在我的電影里逐漸地浮到前臺,1999年在《站臺》里,拍的那個煤礦就是他生活的地方,他在和礦上簽生死協(xié)定。只不過有一個虛構(gòu),就是劇中他不認識字,生活里他上過初中。在《站臺》里他是有色彩的一筆,到《三峽好人》的時候,他逐漸地呈現(xiàn)在全景里面。
他本身不喜歡表演,我喜歡他的形象,他的目光,我覺得特別有那種羞澀、尖利的感覺,很復(fù)雜,很感人,還有憂傷。
對他在《三峽好人》里的表演我很滿意,一些看過片子的人說他的眼神比梁朝偉還厲害,節(jié)奏感非常好。他是一個經(jīng)歷過生死的人,長時間地伴隨著危險的生活,完全是寵辱不驚,很淡定。他比整個電影里人的節(jié)奏要慢半拍。在非常紛亂的一個環(huán)境里,他要盡量保持鎮(zhèn)定,從而給整個電影帶來一種特別有意思的節(jié)奏。
拍完電影后,他前一段時間還在下礦,我讓他來我們辦公室做飯,這最起碼安全一點。
中國新聞周刊:他有沒有可能成為專業(yè)演員?
賈樟柯:表弟只可能有機會出現(xiàn)在我的電影里,不可能成為他的一個職業(yè)。
有人開玩笑說,我要跟你簽約,這些話都是不負責(zé)任的,輕易不要去點燃一個人的理想。對于一個35歲的礦工來說,讓他生活得更平靜一些不好嗎?現(xiàn)實就是現(xiàn)實。
中國新聞周刊:拍電影時,你和表弟之間找到共同話題沒有?
賈樟柯:這么多年,我們平時很少見面,一般只有過年回家見到。他不會表達,就是看著我笑。
我一直見他穿一件中山裝,那個中山裝就是我父親送給他的。從我上大學(xué)一直到現(xiàn)在,每次見到他,除了夏天,他都穿著那件衣服。就跟他的節(jié)奏一樣,他是一個不變的,恒定的形象。
我們兄弟倆也找不到更多深入交談的共同話題,只有通過拍電影才了解了他的一些生活。比如說,到了四川拍片子,我就很擔心,因為有很多人要和他搭戲,他講的是汾陽普通話,其他很多人都講重慶話,我擔心他聽不懂。而他就跟我講“我能聽懂,我們礦上很多四川人”,這樣,通過拍電影我就開始慢慢了解他的生活,重新有了一些交流。 ★
(陳園園對此文亦有貢獻)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