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霞客精神”?
中新網(wǎng)寧波5月19日電(林波)“癸丑之三月晦,自寧海出西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態(tài)?!?12年前的5月19日,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從浙江寧波寧海出發(fā),以“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的勇氣,踏遍華夏山河,留下60萬字的《徐霞客游記》,為后世繪就一幅中華地理人文的壯闊長卷。

5月19日,由中國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5·19中國旅游日”2025年主會場活動啟動儀式,在《徐霞客游記》開篇的浙江寧??h舉行。

新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霞客精神”?
如今,在文旅融合與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新時代語境下,“霞客精神”被賦予了更深層的時代內(nèi)涵——它不僅是探險者的行囊,更是文化傳承者、創(chuàng)新者與實干家的精神坐標。
首先是徐霞客的“求真”精神。他以“不避風雨,不憚虎狼”的執(zhí)著,用雙腳丈量大地,用筆墨記錄山河,為后世留下“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這種精神,在當代文旅人中延續(xù)為對文化本真的守護與創(chuàng)新表達。
以浙江天臺山為例,徐霞客曾三度造訪,并創(chuàng)作《游天臺山日記》。如今,天臺山以取消國清寺等景區(qū)門票的舉措踐行文旅惠民,更通過“濟公故居”“石梁飛瀑”等IP打造沉浸式體驗,讓游客在“看景”中“讀史”,在“游山”中“問道”。
這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實踐,正是對徐霞客“實錄山河”精神的當代回應。
其次,新時代需以“霞客精神”為內(nèi)核,探索科技與人文的融合路徑。
被大家稱為“中國第一代驢友”的徐霞客若生于今日,或許會驚嘆于“數(shù)字霞客”的無限可能——通過VR技術(shù)重現(xiàn)徐霞客古道,讓用戶“云游”梁皇山、華頂峰,感受“云散日朗,人意山光”的意境;基于《徐霞客游記》開發(fā)AI語音導覽,在景點自動觸發(fā)“游圣”解說,實現(xiàn)古今對話等。
再者,“霞客精神”也是鄉(xiāng)村振興的“文化引擎”。
在寧海駱家坑村,廢棄豬圈變身咖啡館,閑置老房改造為花海民宿,村民通過“生態(tài)+藝術(shù)”模式實現(xiàn)增收。這一轉(zhuǎn)變,與徐霞客“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實踐哲學一脈相承——唯有深入鄉(xiāng)土,方能激活文化基因,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金山銀山”。
四百余年過去,徐霞客的行囊中裝著的不僅是羅盤與紙筆,更是一代代中國人對未知的渴望、對文化的敬畏、對山河的深情。
新時代,在數(shù)字技術(shù)的賦能下,我們需要的“霞客精神”,是文旅從業(yè)者“不畏艱險、求真務實”的職業(yè)堅守,是地方政府“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戰(zhàn)略眼光,更是每一位旅行者“身體力行、知行合一”的文化自覺。
當然,更是一種長期主義者的孜孜以求。(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7月08日 18:10:13
- 2025年07月08日 12:55:44
- 2025年07月08日 11:29:09
- 2025年07月08日 10:26:37
- 2025年07月08日 1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