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說話地方口音重,遭同學模仿調侃,感覺自己無法融入同學中,引發(fā)自卑心理。開學僅兩周,九龍坡區(qū)某高校的19歲女生陳明(化名)就想退學。昨日,學校老師建議她找心理醫(yī)生疏導。
原來,陳明來自四川省自貢市一農(nóng)村,鄉(xiāng)音難改,同學們常拿她的口音來說笑。本是善意的玩笑,小陳卻覺得下不來臺,心情郁悶。
“曾經(jīng)的驕傲到大學后蕩然無存”,小陳說,在家鄉(xiāng)讀高中時,她成績很好,老師喜歡,同學擁戴。小陳是村里少有的大學生之一,得知她要去上大學,幾乎全村父老聚集到村口送行。
然而,這種自豪感在大學報到的當天就沒有了。那天,小陳孤單一人帶著簡單的行李到學校,看到宿舍的同學都前呼后擁,不少同學還是父母開著私家車送來的。晚上的宿舍“臥談”,同學們也不自覺地炫耀著各自的家庭情況。小陳想到自家的貧困,心中越來越不是滋味!巴蝗缓芟爰遥胪藢W!
同學們談論流行時尚話題,小陳插不上話,而自己覺得很好笑的事情,講給同學聽,竟無人回應。就連讓她引以自豪的高考成績,在班里也只算是一般,從小學到中學都是班長的她,競選班干部也失敗了。
“原來那種在哪里都是中心的感覺沒有了,好像自己被孤立了!毙£愓f,這讓她心里失衡。但為維持自尊,她平日里盡量裝作沒發(fā)生什么事情一樣,硬撐著對別人微笑,但心理已無法承受。
心理咨詢師劉雅瀟稱,小陳的癥狀叫做“新生適應不良綜合征”。最近一周,她已接到兩個類似的案例。她建議,遇到這種情況,學生應及時找家人、朋友或心理醫(yī)生求助,宣泄不良情緒。同時積極參加社團活動,融入同學中,消除孤獨感,建立自信。劉雅瀟提醒,老師、家長要關注新生的狀態(tài),積極引導,以免個別學生因長期心情壓抑造成抑郁癥、焦慮癥。
(作者:姜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