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副主席謝亞龍。 中新社發(fā) 盛佳鵬 攝
|
中國足協副主席謝亞龍。 中新社發(fā) 盛佳鵬 攝
|
從崗位工資15萬
到東亞聯盟輪值主席24萬
2005年年初剛到足協任職的時候,謝亞龍駕駛的轎車是他夫人的POLO。那時候,由于在外掛職以及頻繁的工作調動,謝亞龍的收入都沒有在足協的收入高。
那時候,由于足協低價分車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搞得足協官員不敢大搖大擺將私家車開到足協,不明就里的謝亞龍開著POLO車公開亮相,必然遭遇媒體的追逐,后來謝亞龍不得不說“這車是我老婆買的”。
到足協之后,隨著謝亞龍收入的增加,從行頭到坐騎,都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兩大體育品牌贈送的服裝,足以讓謝亞龍和足協的官員受益終生;東亞聯盟輪值主席的收益讓謝亞龍從POLO車換成了CRV。
由于世界兩大體育品牌與中國足協以及國字號球隊有著密切的關系,謝亞龍在服裝方面的變化也很大。從2005年開始,他就從原來的國產品牌換成了運動系列的全名牌。贊助公司是無微不至的,從夏裝、秋裝到冬裝一應俱全,皮衣、西裝等都全部贊助。
謝亞龍任職中國足協副主席,收入都是正常渠道獲得。謝亞龍的收入包括:中國足協正常的月收入,在12000元左右,年薪約15萬;2年東亞聯盟輪值主席的收入,每月大約在2萬;督戰(zhàn)國字號球隊期間的補助和津貼。
中國足協作為一個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單位,足協相關人員按照職位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津貼。謝亞龍作為一個正局級干部,加上所有的補貼,每月的收入大約在12000元左右。國家體育總局曾經在2004年大幅度提高項目中心一把手的薪水,一把手的年收入達到15萬。在國家隊和國奧隊督戰(zhàn)期間,按照相關規(guī)定,謝亞龍和管理人員一樣拿一定的補貼,只不過數目較少。國家隊的球員每天補貼為150元,謝亞龍和管理人員的補貼大約在100元,一個月下來3000元左右。國字號球隊沒有集訓的時候,謝亞龍和管理人員都沒有任何補貼。
由于東亞聯盟把輪值主席的津貼都打到了謝亞龍的工資卡上,謝亞龍按照正常手續(xù)繳稅。
從步行上班
到坐火車開會
中國人向來不愛露富,每年進入中國“福布斯富豪榜”的富翁們很少人覺得這是一項榮譽,相反都當成了麻煩。在中國足協工作的人們更忌諱將自己的財富暴露于公眾的眼皮下,當然這其中有更深層的原因,中國足球本身水平就很差,足球工作為千夫所指。媒體報道的觸角又無所不達,沒有一個足協官員愿意因錢的問題而成為反面典型。
幾年前,南方某媒體披露了足協分車事件,指稱足協內部以超低的價格來購買公車,結果引起了軒然大波。事后,這家媒體遭到了足協無情的封殺。自從那次的事件之后,對車的問題,足協官員們愈發(fā)的敏感。從此,足協的小院子中就看不到足協官員開車來上班了。
在媒體記者們面前出現的足協官員要么是坐著公家車出入,要么則是走著。院子里停的大部分是外來辦事的人開來的車。事實上很多足協官員是開著車上下班的,但他們都不敢把車停在足協的小樓前,而是將車停在幾十米外的其他地方,如大寶飯店、龍湖溫泉賓館的門前,然后下車步行到足協來上班。
當然,足協官員希望能給外界留下一個非常清廉的名聲。2001年深圳會議期間,足協官員們坐幾天的火車從北京趕到深圳,無非是想向外界說明足協并不是一個腐敗的衙門,但事實上足協大沒有必要這樣做,相反卻因此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坐火車去開會只是一個“秀”。
除了高工資之外,足協的各項福利待遇也非常令人羨慕。按照足協的工資制度,處級以上的工作人員,每月足協給報銷600元的電話費,另外還給報銷500元的打車費,盡管足協官員中大部分都已經擁有了私家車,但這項待遇仍繼續(xù)保留著。
高工資再加上高福利,另外工作也非常穩(wěn)定,使足協的工作崗位在體育圈內顯得非常燙手,許多有頭有面的人都想辦法把自己的親戚往足協送,但要進入足協這小樓里工作卻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除了正常的工資和福利待遇之外,作為體育競技項目的領導部門,足協工作人員的收入自然也很容易與運動成績掛上鉤。
2001年,中國隊破天荒殺進了世界杯決賽圈,足協方面除了獲得政績和榮譽之外,財富也隨之而來。出線之后,中國足協開始論功行賞,據說當時功勞最大的隨隊工作人員一下子分得了23萬元的獎金,如此巨獎令體育總局所有單位汗顏。
除了隨隊的工作人員獲得獎金之外,在家中坐鎮(zhèn)的足協工作人員也獲得了一筆不菲的“辛苦費”。據悉,每人因此而得到了3萬到5萬不等的獎金,當時足協的情景真可謂是“三軍盡歡顏”。
但后來,也許是怕傳出去不好聽的緣故吧,閻世鐸漸漸改變了這種把足協工作人員所得獎金與比賽成績掛鉤的做法。據說,在亞洲杯上獲得亞軍之后,足協官員就沒有拿到什么獎金。(韓玉紅)
從報銷車費
到分紅23萬
只見福利待遇上揚 不見足球水平提高
國家足球管理中心屬于事業(yè)單位,中心的工作人員多數屬于國家公務員。中國足球協會屬于民間團體,其收入不大困于國家的約束。一個辦公樓的兩個牌子讓他們的收入成了一個相對的謎團。
他們的經濟狀況怎樣?一位在足協工作多年的老同志說,在足協干活掙的雖然稍微多了那么一點點,但你想想,即便一個中產人士生活在球員這群相對的大富翁中間,你的感受能有多好?況且在這樣挨罵的地方干活,要少活多少年呢?
這是一群有些特殊的人,即便是正常的收入,他們也不敢露出來。為什么?他們怕人家說,中國足球這么糟糕,你們怎么有臉富呢?
盡管在2004年的財務決算中,足協宣稱整個一年虧損了2000多萬,但這并不影響足協的收入,每筆贊助費到賬,足協便會率先將屬于自己的部分按比例劃分到賬戶當中去。對此,閻世鐸在任的時候早就放話:“足協的收入一定要保證”。
中國足協是總局下屬各單項協會中日進斗金的“富衙門”。有一個段子說:有一年,登山協會組織一重大活動向總局要錢,總局領導的批條是:“到足協去要!”。
在北京,足協官員的收入比其他體育單項協會的官員收入高了許多,堪比外企的白領。但另一層面,足協官員所擔事務極其龐雜,并且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和精神壓力,用一位體育總局官員的話來說:“他們的高收入與所付出的基本上是成正比的。”況且,財富是怕比的,他們整天接觸的球員、教練、俱樂部的老板,一比才顯得寒酸,所以他們是生活在富人堆里的窮人們。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