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5月6日,俄羅斯網壇美女安娜·庫爾妮科娃在美國紐約參加了著名男士剔須及護膚品牌“吉列”系列產品的宣傳活動。 中新社發(fā) Ic/cnsphoto 攝
2004年2月10日,俄羅斯網壇美女安娜·庫爾尼科娃出席了在美國紐約舉行的《體育畫報》出版40周年紀念會。 中新社發(fā) Ic/cnsphoto 攝
中新網10月16日電 美國《僑報》報道,無論莎拉波娃取得怎樣的網球成就和商業(yè)奇跡,你都不能忽視庫爾尼科娃在網球史上的地位——正是她的出現(xiàn),才使女子網壇突然變得性感起來,突然變得具有話題性起來,突然讓其他的年輕女孩意識到,只要有足夠的美貌就可以掙大錢,至于球技,那只是一個讓自己的美貌在世界舞臺上展現(xiàn)的工具而已,沒外界想像的那么重要。
“只有這個球是動的,”曾幾何時,當庫尼爾科娃在溫布爾登做秀或被尊稱為網球時,這句帶有強烈的性暗示的廣告詞也跟著風靡全球,幾乎要巔覆嚴重傾向保守的溫網傳統(tǒng)。于是乎,金錢、名譽、緋聞也跟著滾滾而來,速度比印鈔機還快;于是乎,各種版本的庫爾尼科娃都來了,漢圖楚娃、多克奇、謝特、哈克勒羅德,甚至包括后期的辛吉斯。不過,庫爾尼爾娃的職業(yè)生涯似乎受到了詛咒,被一只看不見的手貼上了標簽:美貌,卻不太會打網球。
這樣的詛咒,也延續(xù)到了各種版本的庫娃身上,直到被她的同胞莎拉波娃在溫布爾登球場上終結——然而,絕大多數(shù)版本的庫娃,卻仍在庫娃的詛咒里掙扎,也包括庫娃本人。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